東北網4月18日電 舊小區、棚戶區、采煤沈陷區一度成為雞西城建的三塊『硬傷』。幾年來,雞西市委、市政府從最棘手的民生難題入手,高起點、全方位、大投入打響安居攻堅戰。如今,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棚戶區拆建大張旗鼓,采煤沈陷區居民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樓,雞西的城市面貌實現了歷史性的『大變臉』。
平改坡推進舊區提檔昇級
雞西市區住宅面積近千萬平方米,大多建於20年前,規劃起點低,配套設施舊,群眾怨聲大。從2003年起,該市想方設法籌資9000多萬元,以平改坡為主高速推進舊小區提檔昇級。
截至目前,雞西市已完成14個舊小區的改造,改造面積230萬平方米,樓房平改坡203棟,受益居民3.6萬戶。
改造一處,就成為一處風景、一個亮點;改造一處,就成為一條新的經濟帶、文化帶、景觀帶。通過幾年的舊小區改造,雞西百姓家園煥然一新,創造了上萬個就業崗位,勞務產值數億元。拉動建材、裝修、房地產及其他相關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6%。小區房產大幅昇值,百姓滿意率接近100%。
棚戶區改造讓中低收入家庭得實惠
和舊小區相比,雞西棚戶區更是不忍目睹。2004年以前,全市9大片棚戶區建築面積490萬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有污染的工業區和各礦區周圍,多數為房改後的密集平房區,居民39.52萬人。這些房屋基礎設施非常簡陋,燒煤取暖,無下水設施,街區道路狹窄泥濘,行人及車輛擁擠不堪,上趟廁所加排隊要半個小時。
2005年起,確定了優化人居環境等目標,雞西市拉開了大規模改造危房棚戶區的帷幕,力爭3年內完成市區150萬平方米棚戶區的拆遷。當年,共拆除危房棚戶區30萬平方米,超過了前4年的總和。兩年多來該市六區共動遷6972戶,完成住宅開發總面積159.5萬平方米,2006年,該市開發建設了新風小區81戶經濟適用住房。這些住宅位置、樓層好,居住面積適宜,售價低廉,讓特困和中低收入家庭真正得到了實惠。
沈陷區治理深得民心
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雞西煤炭開采的歷史已有百年之久。采煤沈陷區面積達156平方公裡,大量地表建築變形、開裂,市政基礎設施受損,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正常生活和社會穩定。
雞西市對采煤沈陷造成的問題十分重視,市政府和礦業集團多年來自籌資金,陸續對沈陷區進行了治理。因資金有限,由此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未能得到徹底解決。
2003年,國家實施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在完成了采煤沈陷區一期治理工程的基礎上,2004年又實施了采煤沈陷區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對全市10個原國有重點煤礦采煤沈陷問題進行綜合治理。
雞西市采煤沈陷區綜合治理一期工程總投資46363萬元,二期工程投資90015萬元。目標是治理受損住宅162萬平方米,治理學校33所、醫院7所以及部分道路和供水管線等,涉及居民近3萬戶,8.8萬人。雞西視這項工程為陽光工程、民心工程,將工程的實施納入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管理軌道,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
經過3年多的綜合治理,截至目前,二期工程已實施新區住宅建設54萬平方米,可安置沈陷搬遷居民5847戶。目前已竣工6.8萬平方米,964戶沈陷區居民入住新居。民宅加固工程全部結束,累計完成民宅維修加固10669戶,總面積52.65萬平方米。完成了城子河區敬老院、城子河區醫院、滴道礦一中等單位的維修加固工程。以礦業集團技工校為主體進行麻山區新區配套學校改造工程,實現了麻山區各中小學集中辦學。完成了沈陷區受災百姓上、下水管線治理工程,維修供水管線169867米、排水管線13650米。修建和改造公廁96座、2798.7平方米,並對榮華礦保安村等530戶農村搬遷居民房屋給予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