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電 黑龍江位於我國的最北部,供熱周期長達183天,供熱總計3.4億平方米,供熱的好壞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社會穩定。
20世紀90年代中期,《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應運而生。
時間進入2003年,我省開始了對《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的重新制定工作。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對新的《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的審議相當慎重。省人大法制委員會會同城建委、省建設廳,赴內蒙古自治區、山西、吉林等地進行立法考察,到省內供熱試點城市與政府有關部門、供熱企業、用熱戶一起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在2004年12月召開了首次立法聽證會,各界群眾積極參與,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達300餘條。
[評述]省人大常委會就《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舉行的立法聽證會,拉開了我省立法聽證的序幕,此後進行的立法項目公開征集、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公民旁聽法規規章提案審議等制度的建立,從多角度保障了公民民主權利的發揮。截至2007年1月19日,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已經制定、修改了55件地方性法規。
對弱勢群體更需要從立法上加以保護。常委會在對《黑龍江省失業保險條例》進行修改時明確提出:失業保險金標准由失業保險統籌地區按照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高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20%的原則。
『民告官』見證法律意識的提高
『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置法律於不顧已明顯減少
[回放]一位制衣店個體業主,租賃了日用工業品批發公司的二樓三間房屋用於服裝加工。不久後,這家日用品批發公司向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口頭申請在公司樓房外牆設置牌匾。行政執法局在未進行審查的情況下口頭批准了這一申請,並向批發公司收取了費用。這家批發公司又將一樓門市房分別租給了7人從事各種經營活動,這7人向批發公司交納了費用後各自制作了牌匾。租賃了一樓門市房的一家『名褲店』牌匾的懸掛引起了制衣店店主的不滿,認為其侵犯了自己對租賃房屋外牆的使用權,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將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告上了法庭,要求撤銷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審批行政行為。當地法院一審判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這一行政行為違法。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不服,提起上訴,省法院二審作出了維持原審的終審判決。
[評述]近年來,隨著群眾的法律意識、權利保障意識越來越強,行政爭議、『民告官』案件越來越多。
從2000年至2006年,每年受理的行政案件比較平穩,平均是3000件左右,每年結案率在90%以上。
行政案件涉及到40餘個部門,國有資產管理、公民身份確認、公共交通監管等新類型案件也相繼發生。
行政訴訟案件的審理情況折射出行政機關在依法行政方面取得的進展。
各級行政機關通過舉辦培訓班,觀摩庭審等形式,認真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依法行政意識不斷增強,『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置法律於不顧的現象已明顯減少。在執法中以往存在的重實體、輕程序,隨意執法、越權執法、濫施處罰等現象逐漸減少。
如今,大多數行政機關都能積極主動地應訴,不僅委托代理人出庭,有些行政領導還親自出庭應訴,與原告方一起平等地接受法庭審判。以往存在的怕當被告、怕應訴、不提供證據,在庭審中擺架子、耍態度等現象已不多見。
行政復議有效解決爭議
行政爭議化解在基層、在初發階段
[回放]有一個村民委員會與一個農場的土地糾紛案件,官司打了10多年也沒有平息。2003年秋,因為搶收雙方發生械斗,村民委員會在2004年向省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在案件審查過程中,經過辦案人員耐心細致地作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最終達成和解協議,使這起長達10多年的糾紛徹底解決。
[評述]據統計,全省有30%的行政復議案件通過調解達成和解協議,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通過法定渠道解決行政爭議,是當前各級政府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省政府受理審查的900餘起行政復議案件,100%都進行了公開聽證審查。在審查案件過程中,做到了『五公開』,即辦案人員公開、辦案場所公開、辦案程序公開、辦案依據公開、辦案結果公開。由於堅持陽光辦案,公開辦案,當事人有理講在當面,有效防止了行政復議『暗箱操作』,增強了辦案的實際效果,提高了各級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