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電 哈爾濱道外區南二至南三街區擬改造建築面積2.88萬平方米,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此次改造將依據《哈爾濱市道外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重點解決保護與發展等五大問題。專家指出,傳統商市風貌保護區應以改造修復為主,杜絕拆舊建新的『假古董』。
據了解,哈爾濱市今年已經將靖宇街、南二道街、南勛街、南三道街區域改造工程列為2007年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擬改造建築面積2.88萬平方米,並將對街區環境進行全面的保護與改造。
道外傳統商市保護區位於道外區中部,該區域文化積淀豐富,建築風貌特色顯著,尤其是被專家稱為『中華巴洛克』式的建築具有珍貴的地域文化價值和史料價值。為保護好傳統商市風貌,市規劃局組織編制了《哈爾濱市道外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按照規劃主要進行五方面的改造和保護:一是傳統空間模式的保護與發展,二是加大基礎設施的改造力度,三是對傳統商市氛圍的保護,四是調整用地功能、改善環境質量,五是疏通道路、緩解交通。
有關專家就保護街區的改造原則、居民安置方式、功能定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內容建議:第一,道外傳統商市保護區是哈爾濱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城市風貌的主要組成部分,該區域定位應以商業為主,居住為輔。第二,該工程建設要堅持『保用結合』的原則,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第三,對保護街區中的建築應本著『修舊如初』的原則進行改造修復,盡量不去新建,不要拆了舊的建成新的『假古董』。第四,做好基礎設施的改造,大力改善環境,拆除一些私搭濫建的違章建築,增加綠地、停車場。第五,精心施工,力求做成哈爾濱市的一個品牌,成為旅游景點。第六,在功能上突出文化內涵,保護和挖掘這一區域的傳統手工藝、曲藝、老字號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七,改造後可適當引入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商業,以適應道外的傳統特色,如茶樓、小吃、雜耍、手工作坊、古玩店等,但不宜引進大規模的商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