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勞動湖景區。 郭俊峰 攝
東北網4月19日電 以老工業基地而著稱的齊齊哈爾市如今又有了新看點,在『生態市、園林城』城市定位和發展目標的引領下,這座城市愈發變得清麗可人、舒適雅致。
齊齊哈爾的歷史上有著『風刮卜奎』之說。風沙大、灰塵重,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一度感覺『灰頭土臉』。從2001年開始,齊齊哈爾加大了綠化步伐,實施『城市森林化、植物群落化、樹種鄉土化、園林人性化、景觀生態化』,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0.4%,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7.41平方米。每年,植樹30萬株,栽花、種植綠籬100萬平方米幾乎是雷打不動的底線。政府投入由過去的幾百萬元增加到了數千萬元。全市已累計完成造林22.19萬畝,義務植樹872萬株,重點完成環城治沙防護林工程41.69公裡。
齊齊哈爾有180天左右的采暖期,冬季由鍋爐房產生的粉塵和工業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氣成為影響空氣質量的元凶。而在去年,齊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天數超過320天,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年日均值在全國509個城市中排名第四位,僅位於海口等自然資源較好的少數城市之後。
空氣清新是該市生態環境好轉最直接的見證。按照建設生態市、園林城的構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2003年7月引進的華電熱電聯產項目重在解決齊市這一高寒地區多年沒有形成集中供熱的難題。熱電聯產項目的兩大優勢即為環保和節能,計劃於今年8月投產的一期工程將使現在的鍋爐熱效率提高三倍,同時可替代北市區現有分散供熱鍋爐房的一半,預計可實現全年節煤47萬噸,減少煙氣排放1.67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9480噸。
目前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6.1%,嫩江水質也較為穩定。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建成生產,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總投資9.85億元的防治嫩江流域污染治理項目已經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心城區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和城區管網改造工程、富區污水處理工程、訥河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將在『十一五』期間陸續開工建設和投產。
建設生態市、園林城和齊齊哈爾經濟最直接的結合點是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綠色經濟呈現強勁發展態勢。齊齊哈爾通過舉辦綠博會和農博會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綠化食品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