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哈爾濱以推進松北開發譜寫兩岸繁榮新篇章
2007-04-20 15:19:1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陳蓉 劉繼祥 姜雪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0日電 從昔日松花江北岸沈寂千載的莽莽荒灘,到如今樓高路暢、樹綠天藍的現代新城,建區3年,松北的巨變令人刮目相看。

  秉承科學發展觀,堅持規劃先行,著眼體制創新,哈爾濱市松北區以大氣謀事、精於乾事、高效成事的發展理念,勾畫出哈爾濱城市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這片發展的熱土正在讓哈爾濱『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宏大夢想變成現實。

  松北迎來發展黃金期

  一張白紙,繪最新最美的圖畫;一方淨土,建最新最美的城區。

  松北區生態環境優良、水清氣爽、適宜人居,在哈大齊工業走廊佔據重要地位,與江南老城區相比,不存在舊城區改造的各種束縛,發展優勢明顯。起步瞄准高標准、規劃實施大手筆,設區3年來,松北區迎來了建設發展的黃金期,成為全市經濟增長最快、城區面貌變化最大、體制機制最新、投資環境最好的城區之一。

  ———經濟實現新跨越。3年來,全區生產總值由2003年的9.73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24.96億元,年均增長30.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6681萬元增加到3.38億元,年均增長79.1%。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432元增加到4686元,年均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累計128.6億元,是建區前10年投入總和的8.2倍。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保持全市八區領先位置。

  ———園區有了新規模。初步形成了以東金沃爾農機有限公司和哈工大產業園為龍頭的東北亞經貿科技合作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推動的歐美亞科技園區,以環保產業為集群的環保產業園區,以對俄木業加工為主業的對青木業園區。

  ———建設躍上新臺階。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3億元,『三橫五縱』城區主乾道路網基本形成;投入資金1.3億元,建設通鄉通村公路128.1公裡;完成了太陽島改造工程,景區游覽面積擴大10倍,被聯合國友好理事會授予生態示范島嶼稱號,被國家建設部授予全國人居范例獎,近日,又被評為國家5A風景旅游區;商品房竣工面積由52萬平方米增加到220萬平方米,是建區前的4.2倍。

  ———構建生態新城區。3年來,松北區累計投入7.9億元用於生態環境建設,保護與治理沿江、沿河、湖面、濕地,改善居住生態環境,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71.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35.05平方米,城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90%,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和集中供熱面積均位於八區之首。2006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評為國家級環保生態示范區,成為黑龍江省首個『生態城區』。

  ———招商引資新突破。3年累計引進項目400個,到位資金148.9億元,年均增長30.3%,世茂集團、澳娛集團、荷蘭你好、大連聖亞、大唐、四十九所等一大批有實力的投資商進駐松北。2006年簽約項目中產業項目比重達到40%。3年累計進出口總額達到2500萬美元。

  ———社會事業新發展。3年累計實現教育投入1.55億元,新建擴建校捨15所,中小學生人均佔有校捨面積從建區初的5.5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8.06平方米;投入900萬元啟動區衛生防疫服務中心建設,改造鄉鎮衛生院1100平方米;構築全區就業培訓、社會保障、勞動監察及工作運行體系,建立了城鄉統籌的人力資源開發市場,建區以來共安置就業再就業7000餘人,社會保險參保人數近4萬人。

  打造體制機制創新示范區

  小政府、大服務、低成本、高效率。松北建區3年來,在城市管理中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體制機制創新之路。

  在管理體制上,松北區推行黨政交叉任職,各部門多項職能合並,一局多能。對一些亟需的專業人纔和特殊崗位,采取『柔性人纔』聘用方式,用人不養人,解決了編制人員受限的問題。在全省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處罰權試點,實行一支隊伍綜合執法,集規劃、土地、市政等15項執法權於一身,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市場化運作、國際化合作、人性化服務,成功舉辦了第17、18、19屆雪博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通過社會化運作,將機關後勤管理、清掃保潔、清冰雪、綠化養護等城市管理工作向專業物業公司和綠化公司公開招標,其中清冰雪工作在全市率先禁用融雪劑,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引進大連歐美亞集團,全權負責歐美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和經營管理,區政府給予配合,並在土地、房地產開發方面給予一定的補償。歐美亞集團已累計在園區投入4.2億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創新行政服務方式,投資500萬元,建成了使用面積1000平方米的行政服務中心『綠色、陽光』服務大廳,實行『七個一』服務模式,有效營造了優良經濟發展環境。相繼啟動了區直行政機關、3個街道和事業單位公車制度改革,3年來,不僅節省財政支出1048萬元,同時有力促進了勤政、廉政建設。

  構建『三個適宜』新城區

  經歷3年基礎創業的松北區已初步形成了國際化、現代化、生態化、人性化的城區框架,正積蓄力量迎接新一輪跨越式發展。

  在城市的布局謀篇上,松北區提出了打造『五個一百平方公裡』的新理念,即規劃建設100平方公裡水面和濕地、100平方公裡森林和綠地、100平方公裡新興產業園區、100平方公裡現代農業示范區和100平方公裡新的商業居住區。未來松北,將是適宜創業、適宜人居、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的新城區。

  未來5年,松北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預計為38%,到2011年達到125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4.1:44.7:51.2。初步形成農機制造、電子信息、醫藥生產等支柱產業,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新興產業基地、東北亞經貿科技合作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以物流、商貿、餐飲服務、通訊服務、中介服務為重點的產業發展格局。

  未來5年,松北區全力推進跨江通道和城區交通路網建設,實現江南江北往來更加便捷。水、電、熱、氣、通信等基礎設施達到先進城區水平,學校、市場、醫院等配套服務設施滿足群眾生活需求。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以上,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年均增長30%以上。到2011年,全區居住人口發展到55.8萬人,其中常住人口50萬人。建成區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0平方米。

  未來5年,松北區大力實施園林綠化工程,推進生態景觀建設,打造北國沿江四季第一風景長廊,逐步形成『江、島、濕地、園、林、湖、山』的城市景觀布局,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環境。到2011年,全區人均綠地面積達到9平方米,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准。在躋身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同時,進一步叫響太陽島、雪博會等松北品牌,不斷增強松北的活力、魅力和影響力,吸引全市和省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向松北聚集,初步成為哈爾濱市行政中心、旅游服務中心和新的商貿居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