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發展循環經濟 現實為和諧長遠為子孫
2007-04-20 10:12:2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戚泥蓮 來玉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0日電 題:發展循環經濟現實為和諧長遠為子孫

  發展循環經濟時不我待

  『循環經濟』是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是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產品的生態設計和生態消費等融為一體,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模式。在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正在成為一股潮流和趨勢。

  1999年以來,我國先後在遼寧省、貴州省貴陽市開展循環經濟建設試點。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在華東、華北、西南和東北等十多個城市廣泛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2005年國家確定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化工、建材和輕工七個重點行業為第一批試點行業。

  哈爾濱市同樣面臨著資源環境壓力,大力推行和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個必然課題。發展循環經濟,是以人為本,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建設哈爾濱生態市、建設『三個適宜』現代文明城市、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發展循環經濟可以提高資源生產率和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是從根本上減輕環境污染壓力,獲得環境與經濟雙贏的有效途徑。

  1997年,哈爾濱市被批准為全國地方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試點城市;1998年,《哈爾濱市可持續發展重點領域行動方案》編制完成並付諸實施;2000年,哈爾濱市通過了《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方案》;2002年,《哈爾濱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實施;2007年3月,哈爾濱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哈爾濱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五大領域』優先發展

  按照《哈爾濱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哈爾濱市將在『五大領域』優先發展循環經濟。

  在工業領域,選擇醫藥、熱電、煤化工、紡織、食品加工、冶金、建材、機械等八大行業作為重點,規劃建設5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實現企業內部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園區內或園區間實現企業間廢棄物的再利用,最終形成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在農業領域,以種植、養殖、食用菌產業為重點,構建廢棄物資源化和再利用的總體框架,建立多鏈環、雙鏈環、單鏈環等三大類17種循環經濟模式。

  在城市與社會領域,提高城市生活污水中水回用比率,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提高廢舊物質回收再利用率。

  在綠色消費領域,建立三個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山地與森林生態型旅游、動物與植物型生態旅游、草原與濕地、江河湖庫水體型等四個綠色旅游示范工程。

  在新能源開發利用領域,規劃建設太陽能利用產業區。到2010年,建立4個風力發電場,總裝機容量45萬千瓦。開闢2個農戶風力發電村,總裝機容量200千瓦。利用農村秸稈等資源,發展沼氣、燃氣,解決農村環境污染等問題。

  發展目標分段實現

  哈爾濱市發展循環經濟目標分兩個時段實現。

  試點示范期:用5年時間,初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循環經濟法規體系,營造公眾參與的社會氛圍,初步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機制和框架。建設一批循環經濟型企業,建成5~6個具有示范效應的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和10個循環農業示范園,建成30~40個資源循環型項目。

  發展提高期:再用10年左右時間,建立較完善的循環經濟發展機制和框架體系,全面發展循環經濟產業,使重點行業企業達到國家清潔生產一級(國際先進水平)標准,實現國家有關生態市建設的目標,把哈爾濱市建成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心城市,成為全國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循環型社會的創新城市。

  開欄動機

  循環經濟正成為一股世界潮流和趨勢。

  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是我們的一項國策。

  哈爾濱市同樣面臨著資源環境壓力,大力推行和發展循環經濟是一個必然課題。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生產率和廢棄物資源化,從根本上減輕環境污染壓力,是以人為本,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建設『三個適宜』城市的必然要求。

  將要實施的《哈爾濱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是哈爾濱市發展循環經濟的科學依據,對全市循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