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0日電 曾見證了早期革命活動的舊址———東華學校被拆除了,今後,孩子們只能從資料中看到它的輪廓。據了解,像東華學校一樣,哈爾濱市一些革命遺址正在不知不覺中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有關專家呼吁,革命遺址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是寶貴的財富,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
據介紹,從『五四』運動到哈爾濱解放,數千革命先驅、地下黨員、抗聯英雄在哈從事革命活動。哈爾濱市黨史專家張福山、周淑珍編寫過《哈爾濱革命舊址史話》,並配有珍貴照片。可惜,其中相當一部分遺址已被陸續拆除了,這其中包括道裡中國三道街(今西三道街)4號『中華棧』———中共上海發起組成員之一的俞秀松曾在那裡生活和戰斗過;道裡區中醫街7號———哈爾濱青年學院,是中共哈爾濱地下黨於1932年創辦的;道裡田地街與一面街拐角處的『一面棧』———哈爾濱黨組織組建人之一吳麗實居住和活動過的地方;道裡區西十三道街48號———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會址;道裡區外國四道街(今紅專街)14號———地下黨設立的護送中共『六大』代表秘密接待站;道裡區買賣街85號一幢木結構俄式平房———1929年,劉少奇在擔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期間到哈爾濱巡視工作時,曾住在這裡,並開展秘密活動;道裡區中國十一道街(今西十一道街)13號半地下室房子———1933年,中共滿洲省委擴大會議在這裡召開;還有道裡區四道街2號———哈爾濱口琴社社址,道外北十四道街口一座二層樓———哈爾濱晨光報社舊址……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關部門對保護革命遺址很重視,但因歷史遺留問題及部門利益,有些革命遺址在城市改造中被以『服從大局』為由而拆除了,這是無法彌補的損失,而還有一些遺址因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在風雨中飄搖。
有關專家表示,這些近代革命活動舊址是不可復制的,剩下的不能再拆除了。如不加以保留和保護的話,將來市民會因不知道自己城市的歷史而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