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4日電 『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昇傳統產業,搞好重要行業、企業的重組改造,培育壯大裝備、石化、能源、食品等支柱產業,建成國家的重大裝備制造基地、石化工業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食品工業基地。』省十次黨代會報告中,如此清晰的發展思路,令參會的代表們異常興奮,省十次黨代會代表、齊齊哈爾市委副書記杜吉明自豪地說,齊齊哈爾現在有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66家,總資產164億元,2006年實現增加值42.1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42.3%。裝備工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參加省十次黨代會的代表們一致認為,裝備制造業亟待安裝加快發展的巨大引擎。
杜吉明結合齊齊哈爾實際,對此做了進一步的詮釋。他說,落實省十次黨代會精神,推動裝備工業集群化,關鍵要發揮好引導、支持和服務作用,重點打造4大平臺。
———打造園區支橕平臺。抓住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契機,重點建設五個園區和一個物流系統。目前,已先後投入6個億,開發利用土地20平方公裡,建成了富拉爾基、南苑、北苑開發區和昂昂溪中俄國際貿易園區。同時,圍繞重點企業建立了南苑、北苑物流園區和北大倉物流配送中心,2006年,共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13.7億噸公裡,比上年增長10.6%,為形成以大型裝備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造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產業集群,要通過建立裝備工業重點企業聯席會議制度,成立裝備工業行業協會,開發應用信息系統平臺,定期通報產供銷信息,及時掌握企業間協作配套情況,使大中小企業間形成共生共存、互惠互利、協同合作的共享發展機制,擴大產業聚焦效應。
———打造自主創新平臺。充分發揮齊市一重、二機床、齊車、北滿特鋼等四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優勢,通過有效整合產學研資源,開發裝備行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促進產業集群的技術昇級。同時加大技術創新投入,落實新產品研發投入抵稅政策,確保研發經費支出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4%左右。全面提昇裝備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打造產品技術交易平臺。通過籌辦各類裝備制造業發展論壇、新技術、新設備推介會、展覽會等形式,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必要的產品技術交易平臺。目前,齊市正在積極籌備2007中國齊齊哈爾裝備工業博覽會,屆時將吸引國內外眾多裝備工業企業來齊洽談技術轉讓、產品購銷、合資合作項目,形成產業集聚與市場發展互動的良好格局。
省十次黨代會代表、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榮說,裝備制造業,尤其是機床行業的創新,要通過網絡信息化來實現。網絡信息化是實現創新的載體。
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的老路已經走到了盡頭。劉建榮說,在發展裝備制造業的過程中,要格外注意資源集約化。齊重數控在發展中集中發揮資源優勢和資金優勢,主動提昇技術能力和設備水平,改變企業的發展經營管理模式,由低科技含量型轉變為高科技含量型,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由高資源消耗型轉變為資源節約型。劉建榮說,我們從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入手,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制度,加強資源消耗定額管理、改進工藝流程,全面推行精細化生產,形成企業內部循環式的生產模式。
劉建榮說,作為裝備制造企業,要努力塑造知名品牌,提昇競爭優勢和無形資產。加快企業管理創新,向科學管理要市場,要效益。在發展中,應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舉的方針,以開放促改革、促改造、促發展,把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吸引進來。在市場上,著眼於國內外兩個市場,大力度地推進產品結構調整,產品已逐步形成系列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