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舉科技旗走創新路 代表熱議黨代會報告暢談創新型省份建設
2007-04-26 09:46:0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彭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爾濱工業大學憑借世界領先的技術水平和技術人纔,不斷研制出各領域的機器人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圖為哈爾濱工業大學研制的六自由度串聯機器人。邵國良 攝

 

  從2006年起,我國新造鐵路貨車將全部采用70噸級新型貨車。這是中國北車集團齊車公司主導設計、自主創新的民族品牌,它實現了提速與重載的雙突破,引領著我國鐵路貨車昇級換代。圖為生產線上工人們在加工部件。劉青林 攝

 

  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近三年這個公司科研投入平均佔企業銷售收入的4%,企業目前擁有技術專利162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先後有108種新產品投入市場。圖為檢測直徑為2米,最大檢測重量10噸的3920型齒輪測量中心。 邵國良 攝

  東北網4月26日電 錢運錄在報告中說:『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纔強省戰略,不斷提高科技綜合實力,實現經濟增長從依賴資源向創新驅動轉變。』

  在建設創新型黑龍江的洪流中,自主創新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股不可抵擋的強大力量。在加速全面振興進程中,自主創新同樣被賦予了振興『動力』的使命。如何有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便成為黑龍江實現全面振興之舉的關鍵所在。這一問題,成為代表們熱議話題。

  鏈接

  黑龍江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

  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老工業基地振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科技的緊迫需求和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黑龍江省中長期科技發展分兩階段實現戰略目標。到2010年,科技綜合實力和主要科技指標進入全國前10名,成為科技大省;到2020年,科技支橕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成為創新型省份。到2020年黑龍江省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

  高技術、應用基礎研究和重點公益研究水平明顯提高,取得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質的科技創新隊伍基本形成,公眾科技素養達標率1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0%;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高效運轉,科學技術成為引領支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完成創新型省份的建設。

  完善體系——變單打獨斗為同舟共濟

  對於報告中提出的『充分發揮重點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大型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骨乾作用和引領作用,加強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產品的重大技術創新。』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孫和義代表感到了肩頭的責任。

  多層面建設創新體系

  作為科技創新的源頭,高校應如何發揮在自主創新中的骨乾作用和引領作用?孫和義認為,建設創新體系,構築創新平臺是關鍵。國家提出由國家實驗室、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搭建的創新金字塔體系,使多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入國家尖端研究領域,有助於實現報告中提到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創新能力的快速提高。

  未來五年,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大型企業,建立科技創新體系需要完善多個層面的工作。首先是做好尖端、基礎、應用基礎等上游研究領域的工作,繼續加強優勢學科和專業,構建納米、生命、信息、認知領域的新興學科和專業,為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知識支橕。其次是結合省情、面向公眾的技術研究,將成果與社會對接、轉化。近幾年,黑龍江省一些大學的研究已經走出了實驗室。從以往經驗看,大學科研人員辦公司,自己轉化成果,由於不了解市場和沒有產供銷經驗,成功率較低;而一些積極與企業合作、與社會對接,或直接為企業做研究的科技成果實現了高效益的轉化。

  創新模式完善創新體系

  『創新模式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使科技成果的轉化實現最佳效益。』孫和義說,在加拿大、法國、德國等許多國家都有專門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中介機構,該機構以公示後的科研成果吸引轉化資本,尋找經營者,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這樣轉化的成果有50%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依托哈工大研發機器人的實力建立的一家公司,有學校技術入股,產權清晰、責權明確,該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70%,是產學研結合成功的典范。高校可以廣泛采取這種模式,完成產學研的高度結合,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發展中介機構促進成果轉化

  對於這一話題,來自企業界的代表一致認為,有關部門可培育和扶持一批以生產力促進中心、成果轉化中心和技術市場為主力的專業化水平高、組織協調能力強、運行規范化的骨乾科技中介機構,放寬社團法人、民間組織和經紀人成為科技中介機構的門檻,支持有條件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大中型企業成立股份制科技中介組織。也可再進一步,發展專兼職相結合的科技中介隊伍,形成以成果轉化、技術培訓、科技評估、科技諮詢、風險投資和人纔中介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體系,滿足中小企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活動的需要。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科技風險投資基金,鼓勵金融、擔保公司、風險投資公司等融資部門參與科技創新的投入,積極吸引國內外大型風險投資公司到黑龍江省設立機構,從事科技風險投資活動。

  重點突破——打造『人纔小高地』

  科技以人為本,沒有人纔,科技創新就是一句空話。黑龍江省處於國內市場的邊緣區位,先天不足,吸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能力不足,造成黑龍江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資金、人纔技術外流等問題,高端研發人纔比例較低,企業高技能人纔接續不上,經營管理人纔法制和市場觀念亟待增強,建立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質科技創新隊伍已成當務之急。多角度吸引打造人纔高地

  『吸引、培養人纔是建設創新型省份的關鍵。』代表孫和義說,大學應成為吸引人纔的『小高地』,依托高校、科研機構,利用重大科研和建設項目、重點學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加快高素質創新型科技人纔的培養,探索建立創新型人纔團隊。哈工大以事業、待遇、感情吸引人纔,去年留校博士生超百人,吸引海外學者30餘人。除了高校、科研機構,黑龍江省各行業的各級單位都應制定相應政策,通過各種渠道聚集人纔,使黑龍江省成為人纔高地。

  企業可聘用高層次科技人纔和培養優秀科技人纔,探索勞動、技術、資本、專利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制度,實行收入分配向優秀人纔和關鍵崗位傾斜,加大對專業化高技能人纔隊伍和培訓基地建設的投入,吸引並留住人纔。轉變思維培養應用型人纔

  應用型人纔的培養是創新型省份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培養各領域的專業人纔,有助於加快創新型省份的建設。

  孫和義認為,創新人纔不止局限於高端,中低端各層次都需要。應加強黑龍江省優勢行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提昇中低等人力資本。現在人纔市場上最缺的是高級技術工人,而我們現在的高校是競相攀比昇格,培養的人纔是高不成低不就。黑龍江是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對高校的發展要分好層次定好位,要根據市場需求,著力培養好『適銷對路』的人纔。譬如,黑龍江是制造業大省,就要下力氣培養好適應這一優勢行業需要的高級技術人纔。有好的新產品的開發設計者,又有好的產品的制造者,形成完整的自主創新人纔鏈,纔能實現創新型省份的建設。黑龍江又是農業大省,就要加大力度培養適應農業需要的職業技術人纔。黑龍江省村村派大學生,這一舉措很好,對提昇鄉村人力資源的水平,具有深遠的影響。對大學生就業取向,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如果黑龍江省各行業各環節都有適用的技術人纔,離創新型省份的建成也就不遠了。

  完善制度激發創新活力

  對於報告中提出的『完善激發創新活力的人纔制度和政策措施,創造人盡其纔、纔盡其用、用當其時的良好環境,造就與全面振興相適應、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人纔隊伍。培養自主創新的領軍人物,培養、吸引和用好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科技創新人纔、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人纔、工人技師等高技能人纔、農村實用人纔和社會工作人纔,把各方面人纔匯集到實現全面振興的偉大實踐中來。』科技和企業界的代表高度認同。

  代表們建議,建立政府穩定支持創新活動的科技投入機制,提高對從事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的科研機構人均事業費的標准。制定和實施吸引優秀海外人纔來黑龍江省工作和服務計劃,重點引進具有創新潛力、能承擔黑龍江省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重大項目的高層次技術人纔和緊缺人纔。建立符合留學人員特點的引纔機制,加大對高層次留學人纔來黑龍江省服務的資助力度。建立人纔智力合作交流中心,加強哈爾濱海外學人創業園、大慶留學人員創業園等留學人員創業基地建設。

  企業出海———

  變龍江制造為龍江創造

  近年來,黑龍江省一大批充滿活力的科技型企業迅速崛起,一些大中型企業擔當了創新的主體,民營科技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並出現一批帶動作用強的企業群體。2006年,黑龍江省民營科技企業迅速增長,發展到9000多戶;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55.3億元,淨利潤71.9億元,納稅總額48.6億元,三項指標均呈兩位數快速增長。在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未來五年,『黑龍江省科技進步貢獻率要達到50%以上,為建設創新型省份奠定基礎』,擔當這一重任,企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牽手』高校破解企業創新瓶頸

  對於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積極推動應用技術研究院所與生產企業聯合、重組』,『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進大中型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培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主體、技術創新活動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主體。』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曾玉康代表深有感觸地說:『對於企業不具備優勢的基礎理論研究和久攻不下的瓶頸技術,必須與高校強強聯合、借腦引智、開放研發,走好產學研結合的道路,纔能取得突破,提高企業生產力。』

  『十五』以來,隨著油氣勘探和開發對象的日趨復雜,大慶油田面臨著許多世界級技術難題。油田本著優勢互補、平等互利、成果共享、產權保護的原則,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近百所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在勘探開發、三次采油技術、深層天然氣開發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今後,大慶油田將與這些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以生產中的技術難題作為合作基礎,以合同和經費作為約束,充分發揮外部合作方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優勢,積極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產學研合作。

  擔當主體變『制造』為『創造』

  『企業要成為研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並當好這一主體,也需要創新。』曾玉康介紹說,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為了有效、高效地研發出成果,可以從自身的需要出發,以多種形式、廣泛聯合有相關科研能力的高校、院所。在三次采油技術合作上,大慶油田就圍繞加快推進三元復合驅和二類油層聚驅礦場試驗,通過招標的形式,與中科院化學所、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大學等6所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開展了多項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並增強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目前,我國有關很多領域的技術,還是『引進』多於創新。曾玉康認為,企業要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需注重培養自己的科研團隊,像報告中所說『建立技術中心』,企業可通過聘請國內知名院校的專家進行技術講座、派員到高校進修等方式,加強對核心專業技術人纔的培養力度,不斷提高企業科研人員的素質,支橕企業通過國內外先進成熟技術的引進吸收再創新,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跨越。

  出臺措施支持企業成主體

  代表建議,各相關部門應制定支持鼓勵措施,促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首先,通過財稅、金融等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推動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建立研究開發機構;改革科技計劃支持方式,支持企業承擔全省研究開發任務,建立和完善企業牽頭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實施科技計劃項目的有效機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激勵機制和知識產權交易制度,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形成完善的管理體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把技術要素參與分配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加強資源共享服務的供給和專業技術服務的支橕,發揮創業風險基金引導效用,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

  鏈接

  未來5~15年科技發展重點領域

  黑龍江省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要在統籌當前和長遠發展、整體推進的基礎上,對優先發展領域及重點方向進行規劃和布局,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緊迫問題提供全面有力支橕,確定了黑龍江省十大科技發展重點領域。

  (一)能源領域;(二)環境領域;(三)農業領域;(四)先進裝備制造領域;(五)交通運輸業領域;(六)信息產業與現代服務業領域;(七)化學工業領域;(八)醫藥領域;(九)人口與健康領域;(十)公共安全領域。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