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6日電 賓縣三寶鄉幸福村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革命老區。經歷幾代人的艱苦奮斗,窮山惡水的『胡子溝』人已經實現了他們當初的夢想———『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幸福村地處山區,在賓縣屬不上『先進』,位居中游。不過,當初革命老區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期望,在今天基本實現了。趙尚志的美好構想使幸福村得名
『幸福村』村名的來歷極富革命傳奇色彩。
解放前,這裡是『胡子』佔山紮寨和出沒的地方,成為有名的『胡子溝』。抗日戰爭期間,趙尚志經常率部到這裡進行抗日活動。有一個愛國的鄉紳姓王,人們尊稱他『王鄉長』。王鄉長向趙尚志的部隊捐槍、捐糧、送豬,支持他們的抗日活動。趙尚志對鄉親們說:『等鬼子打跑了,成立新中國,鄉親們就能過上幸福生活了。』後來,趙尚志率部進山,將常年侵害鄉親和周邊百姓的『胡子』一舉殲滅。
解放後,這裡被國家確認為革命老區。鄉親們為了緬懷趙尚志,將趙尚志當年對百姓生活的美好構想———『幸福』作為村名,幸福村從此得名。
幾十年來,幸福村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孕育出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建國後,這裡誕生了全三寶鄉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窮山惡水的『胡子溝』變成魚米之鄉
幸福村有12個自然屯,13717畝耕地,現有788戶人家,2900口人。這個村地處賓縣偏遠山區,山連山崗連崗。附近的一條河,因為連年山水衝刷造成水土流失,由30年前不到一米寬的小河變成有的地方近200米寬的大河,『下雨就上漲,晴天就乾瓤』。百姓心疼被它侵蝕的耕地,管這條河叫『淌血河』。
幸福村經常乾旱。過去人們吃水難,嚴重的時候井裡打出的水是紅色的,牲畜飲水更困難。近年來,政府將這裡確定為流域治理重點村。每年,鄉政府都給他們發放樹苗,幸福村人在荒山上栽樹,修截流溝,退耕還林一萬多畝。經過治理,山洪暴發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減少了約60%%。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這裡有聲有色地進行著一次更大的跳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從1999年起,幸福村電力先行,完成了全村10KV線路改造工程。2006年全村用電量達到每小時38千瓦,程控電話入戶率達到90%,手機戶均一部以上,電視基本普及,村屯道路實現砂石化,新修了兩座橋。每天有4個班次的客運班車路過,還有直通哈市的客車。
全村住房磚瓦化率達68%以上。在得到上級扶持資金的同時,村裡組織村民出工投料打深水井,鋪設管道,使10個屯500戶居民吃上自來水。
幸福村還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先進村。2004年,投資48萬元新建小學校捨550平方米;小學生入學率達應上學人數的100%。全村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現在已有農民大學生3人,農民中專生38人。幸福村還是開展計劃生育村民自治的試點村,計劃生育率達97%。永不停歇的腳步讓幸福村人邁上康莊大道
走進幸福村,見到很多整齊的磚瓦房,有的還鑲嵌著閃亮的釉面磚。靚麗的顏色與庭院裡黃澄澄的大苞米交相輝映。時值春耕,可村裡很多家一年的糧食怎麼還沒賣,村民李彩燕告訴記者:家家都不缺錢花,還等著價格上揚賣上更好的價錢。
村委會主任李清發領著記者來到他家,指著自家庭院一塊平整的土地告訴記者:『去年,我瞄准了一個訂單農業的好項目,給哈爾濱一個生產酸黃瓜的罐頭廠種植小黃瓜。為了擴大推廣,我在庭院裡先試驗,秋後賣了4400元。今年,我與罐頭廠簽訂了100畝地的訂單合同。為了推廣這個致富項目,我給村民打保票,到了收購季節,村民將合格黃瓜賣給罐頭廠,不合格的損失我賠。僅此一項,每畝地將多收入2000元左右哩!』
去年,賓縣在賓西經濟開發區引進了肉牛加工企業。鄉政府將幸福村確定為母牛繁育村,幸福村的劣勢變成了優勢。為了扶持農戶的母牛繁育,賓縣拿出貸款的優惠政策:三年之內養殖戶只還利息不還本金。李清發帶頭養牛,他繁育了51頭母牛。目前,全村已經繁育了900多頭母牛。三年後,很多農戶的人均收入都能超萬元了。
記者走進一個叫孫立英的農民家,看到她正在編制漂亮的汽車坐墊。她告訴記者,自己農閑時就編織,每月可收入500元。去年一年,編織掙了3000多元。她家還種了40多畝地,純收入15000元。這個村的農家女在農閑時都不閑著,她們用自己的巧手編織著自己的幸福夢。
一個農戶怎麼有這麼多耕地?村委會主任李清發說:全村外出打工的走了1400多口人,他們的土地包給留下來的村民種。難怪這個村家家戶戶院子裡的糧囤那麼大,原來土地在集中種植。
2006年,幸福村的居民人均收入3620元,比上年提高8.1%。湧現出甜玉米常溫科技保鮮技術的帶頭人王東生,外出搞勞務的帶頭人夏玉財,開辦家庭粉條作坊的李忠清等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的富戶。
今年,三寶鄉決定將幸福村3.7公裡的通村路修成水泥路,還為兩個沒有自來水的屯打兩眼機井,讓全村百姓都吃上自來水。春天,鄉政府投入樹苗,村民出勞務,在沿河兩岸栽樹,徹底解決山洪造成的水土流失。今年還要建文化室、圖書室、農民文化學校。掛鋤以後,鄉裡將邀請縣裡的文化大篷車進村,為村民進行寓教於樂的文化活動和文藝演出。如今,勤勞、正直的幸福村人又有了新的幸福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