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天空飄落炭灰 火燒木成北極村山嶺上的傷痕
2007-04-27 15:18:58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張同 於鴻斌 荊天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7日電 一路向北,離開漠河縣城約90公裡後,踏訪團驅車來到『神州北極』——北極村。北極村的村民告訴記者,當年的大興安嶺火災,北極村幸免於難,但很多巴掌大小的火燒木被大風吹到了村裡,天空飄落的是炭灰。

  燒毀松樹的地方長出白樺

  沿加漠公路前行,一排排自然生長的白樺林間不斷隱現著火燒木的痕跡。在一處山嶺上,記者看到高大的樟子松和落葉松密集分布的森林,走入林間發現,雪還有尺把深,有時一腳踏上去竟會陷沒了膝蓋,林間的空氣新鮮,儼然是森林浴的最佳場所。

  在林間穿行不到500米,一個個樹墩出現在皚皚白雪覆蓋下的林中,這些大樹墩表皮還留著火燒炭化的傷疤。經打聽纔知道,這裡也是歷次火災的過火地,當年燒死落葉松的地方長出了白樺林。

  當地一位林業工人告訴記者,當年發生火災的地方,如果燒沒了落葉松和樟子松,栽種松樹很難成活,就自然再生出白樺和楊樹。

  在金溝林場,守山的老林工們告訴記者,當年的大火燒到溝子一側的東山便停住了,溝西的山林是原生態的森林。溝的西北面是一片蒼松翠柏,尤如活力正盛的青年,而東南面則是白多綠少,尤如須發花白的老人。

  從漠河縣城出城口的零公裡開始,沿途道口均有巡護人員守護山林。從加漠公路528公裡到568公裡,通往林區的道路被封死,『封山戒嚴』的大字十分醒目。

  北極村人講大火

  來到與俄羅斯一江之隔的北極村,記者在大森林的氧吧中吸足了清新空氣。爬上邊防哨所瞭望塔,記者發現異國一側森林濃密,而北極村附近的山林則是松樺交錯的疏淡景象。一位村民說,對岸的山林是原始森林,而北極村一側近居民區,山上已是次生林和再生林。

  記者來到一戶居民家中做客。主人告訴記者,大興安嶺發生大火時,這裡雖然離火區很遠,但已經是濃煙密布了,甚至可以看到天邊的火光,白天的光線和陰雪天差不多,一些居民甚至已經開始考慮撤離。一位旅店的女老板講述了當年看到的情景:『站在露天裡時間長了,身上就會落一層黑灰,那些是被風吹過來的過火區的灰燼,甚至一些巴掌大的火燒木殘枝都被帶了過來。』

  防范勝於救災

  在漠河鄉政府,記者遇到了一位正在分析區域防火情況的負責人。他說,當年大火給北極村的居民上了一課,這些年村民一年四季也不敢在室外動火。居民家的煤柴也沒有亂堆亂放的現象,不久以後這裡就要通上國電了,預防居民區火災的任務也隨之加劇。現在進入林區防火期,這個鄉正組織居民召開防火宣傳大會,給大家提醒。

  這位負責人說,北極村要依靠生態資源發展旅游。現在,北極村有『北極光節』、『夏至節』和汽車拉力賽。每年活動期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聚集於此。大量游客並不都知道區情,每年都會有室外抽煙等問題出現,僅僅靠罰款或拘留是不能治本的,所以在這方面要落實一個有效的聯動宣傳措施。

  北極村人開始種樹

  清晨,記者結束了對中國最北村的拜訪,離去時看到一些婦女早早地起來,正在給一些新植的小松樹挖存水池。『大興安嶺都是樹,砍上幾輩子也不用栽的觀念落伍了。我們現在每年都有組織地在做村落綠化,讓家鄉的山更美、樹更綠。』居民們說,他們的住宅都是鄉裡出錢美化裝修的,環境這麼好,大家的心勁兒也齊了。『大家現在都知道一個道理,森林是這裡的寶貝,搞旅游離不開它,多一棵大樹的作用比多一垛柴火更長遠。』

  這裡的人已經從生活的變化中理解了環境的重要,並真心參與營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這也是災難和20年磨煉對人的最好改變。

  四月的大興安嶺部分山坡還是白雪皚皚。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