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福家母子倆沈浸在幸福的生活中。 | ||
| ||
造血乾細胞捐獻者姜海近照。 | ||
| ||
2005年10月23日《哈爾濱日報》『血緣』連續報道的版樣(局部)。 |
東北網4月29日電 『一年後,待王福家身體康復,我們一定會帶著他到大連,當面感謝姜海,感謝大連那麼多曾經幫助過我們的好心人!』2005年10月18日,54歲的母親徐輝看到取自大連大學生姜海體內、承載著愛心和希望的暗紅血液緩緩輸入兒子王福家體內時,她用激動和顫抖的聲音許下了這句諾言。兩年來,徐輝和重獲新生的兒子始終沒有忘記這個諾言,並一直在為實現這個諾言而做著努力。在徐輝母子的再三請求下,大連市紅十字會特別安排他們在『5·8』世界紅十字日前夕與姜海在大連見面。5月6日,徐輝母子將從家鄉啟程踏上『尋親』之路,前往大連和沈陽看望『血親』姜海及他的家人。
2005年10月23日,《哈爾濱日報》曾與《大連日報》兩地媒體共同報道了那次『愛的捐獻』。近日,徐輝母子再次找到本報記者,希望兩地媒體記者能夠幫助他們完成與恩人見面的心願。為此,《哈爾濱日報》與《大連日報》兩地媒體將再次聯動共同報道此次『愛的追尋』。
黑龍江,受助青年王福家:『愛讓我的心中充滿感恩!』
2005年9月,家住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的24歲青年王福家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只有做骨髓和造血乾細胞移植手術纔能徹底治愈,22歲的大連大學生捐助者姜海,造血乾細胞與王福家配型成功,毅然為王福家捐獻了造血乾細胞。姜海的義舉感動了兩地市民,當時,《哈爾濱日報》記者與《大連日報》記者共同采寫了《兩個大男孩的非親『血緣』》的聯動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聽說《哈爾濱日報》記者對姜海的捐獻活動進行了報道,當時,還躺在無菌艙的王福家讓護士把報紙拿到無菌艙內,看到姜海的照片,感動不已。雖然只是在報紙上看到過捐獻者姜海的照片,可在王福家的心中,姜海早已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身體康復的王福家特別想念遠在大連的恩人姜海,可與大連市紅十字會聯系後得知,根據國際慣例,患者移植造血乾細胞康復一年後,雙方纔可根據自願原則相見。王福家母子倆要想見到姜海,不但要征得姜海本人同意,還要等到一年以後。從那時起,王福家在心中就充滿了期待,他決心把身體鍛煉得健健康康的,在社會上做一名有用的人,見到姜海後不讓其失望。
今年春節過後,王福家的身體結實了許多,還喜歡上了讀書,每天的報紙和新聞是他必看的內容。寶清縣委辦公室的領導得知情況後,特別安排他做通訊員工作,為他創造了更廣闊的學習和實踐空間。身體恢復了健康,又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王福家和母親還有一個最大的心願要實現,那就是當面感謝救命恩人姜海。今年4月初,王福家得到了大連紅十字會的答復,同意把姜海的聯系方式告訴他們。當電話那邊傳來姜海爽朗有力的聲音時,王福家母子倆激動得熱淚盈眶。在通話中,王福家得知姜海的身體非常健康,現在正面臨著畢業分配。『我們雖然素未謀面,但有著相通的血脈,聽到對方講話感覺像親兄弟一樣親。』從那天起,兩個小伙子便常通過電話、網絡聯系,共同分享彼此的苦與樂。王福家說:『姜海這個弟弟我是認定了,以後我們就當親兄弟走動,雙方的父母彼此又多了一個兒子。』
遼寧,造血乾細胞捐獻者姜海:『要抓住能幫助別人的每一次機會。』
24歲的姜海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的學生,在只有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概率下,他與王福家的造血乾細胞『高配』成功,由此成為大連市第五位造血乾細胞捐獻者。今年4月25日,記者在遼寧師范大學的校園裡再次見到了姜海。
『我現在挺好的,身體和以前沒有不同。』一身休閑裝的姜海顯得輕松、乾練。他告訴記者,那會兒父母還是挺緊張的,手術之後天天給他補身體,結果體重驟增,在家休養了幾天,他就偷偷地跑回了學校,第七天就參加了學校的師生足球賽。『當時我的體檢指標全部都正常,只是很惦記受供者王福家的身體狀況。』那段日子,姜海一有時間就給大連市紅十字會去電話,聽說他的造血乾細胞在王福家的體內存活並生長了,他樂得好幾天都睡不著覺。
姜海成功捐獻了造血乾細胞後,學校特別為他舉辦了一場名為『感動遼師大』的先進事跡報告會,放映姜海做捐獻造血乾細胞手術的場景,報告廳裡一次又一次響起師生們的掌聲。姜海一下子成了校內校外的『名人』,他在學校參加的『星火志願者協會』(大連市紅十字會遼師分會)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姜海還自辦了主題為『捐獻造血乾細胞,點燃生命的希望』的諮詢活動,為同學解答捐獻骨髓和造血乾細胞的注意事項,這次活動掀起了同學們志願捐獻造血乾細胞為社會奉獻愛心的熱潮。2005年11月2日,大連市紅十字會造血乾細胞捐獻志願者俱樂部成立,姜海被推舉為俱樂部的秘書長兼培訓部部長。姜海告訴記者,他在俱樂部的日常工作是培訓那些捐獻造血乾細胞的志願者,為此,他翻閱了許多醫學書籍,專門去聽專家講座,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給志願者講解捐獻骨髓和造血乾細胞並不可怕,是個『受惠於眾,無損於己』的善舉。去年,大連市第七位造血乾細胞捐獻者是名女大學生,由於心理壓力大、身體狀況不好,再加上捐獻時緊張,捐獻時出現了脫水、休克的現象,姜海聽說後馬上趕到現場,現身說法,『我不是好端端站在這嗎,你要有信心,我就是最好的證明!』打消了捐獻者的顧慮,幫助其成功捐獻。
姜海談到和受供者王福家的關系,說自己多了一個血脈相連的兄弟,這筆財富是任何情感都無法取代的。『我相信,面對生命的呼喚,每個人都會做出和我一樣的選擇。』現在,即將畢業的姜海正忙著找工作,對於未來許多事他還不能確定,但是有一點卻很肯定:『人的一輩子能拯救別人生命的機會能有幾次?我抓住了一次,以後還要抓住能幫助別人的每一次機會。』
大連市紅十字會:『用他們的會面激勵更多人投入公益事業』
據悉,5月7日,大連市紅十字會將在大連的步行街上舉辦慶祝『5·8』世界紅十字日系列活動,姜海與王福家母子倆的相見場面被安排在活動中進行。下午,大連市紅十字會還將組織8名造血乾細胞捐獻者與王福家母子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聯誼會,聯誼會上姜海和王家福會正式結拜,成為『親兄弟』。
『讓此次感恩行動引領社會和諧風尚,讓更多的人懷有一顆慈善的心,讓受人幫助者懷一顆感恩的心。』據大連市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部長丁濤講,造血乾細胞供者與受供者相見在大連市尚屬首次,王福家在病愈後,不忘恩情,一直不間斷尋找恩人,詮釋了中華民族知恩圖報的美德。大恩不言謝,造血乾細胞捐獻者大愛的可貴,是無法用任何語言來表達的。但是,他們也需要社會認知,也需要社會關愛。王福家母子此次的『尋親』舉動,不僅可以讓其他白血病患者看到生命的曙光,同時,也可以激勵眾多志願者投入公益事業。
據悉,5月6日,王福家母子將從黑龍江省寶清縣啟程趕赴大連,應大連紅十字會邀請,屆時《哈爾濱日報》記者將隨同做全程跟蹤報道,敬請讀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