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電 『兩段式』、『新基質』、『化控』、『土壤監測』、『稻鴨共育』、『校正』、『大豆SB』等等。雞東縣農民兄弟嘮起春耕生產時對這些科技新名詞如數家珍。
水稻『兩段式』 畝產超兩千
水稻『兩段式』育苗就是水稻在育苗棚裡進行一次移床,使稻苗秧齡由原來的30天增加到60多天,水稻苗長得大長得壯,抗病能力增強。於乾貴,是下亮子鄉長慶村農民,去年他種了三晌地『兩段式』水稻,一開始犯嘀咕,這玩意能行嗎?結果怎麼樣?苗一下地不緩苗,立刻亮比普通稻苗高出一頭,又綠又壯,別人家的稻苗都得了稻瘟病,而他家的水稻苗什麼病都不得。到秋怎樣?三晌地水稻打了七萬二,晌產二萬四,一畝地多打水稻九百斤。這下,可把沒采用『兩段式』的農民眼饞壞了,今年早早就要搞『兩段式』育苗了。今年全縣水稻『兩段式』育苗由去年的一千畝猛增到兩萬多畝。
玉米『化控』 一畝頂兩畝
祖祖輩輩種田的農民都知道,玉米畝產一千五那還是近兩年的事兒,可誰相信一畝地玉米能打三千二,這不瞎說嗎?不相信,可去問問東海鎮建設村韓長有,去年他種兩晌五玉米,產玉米十二萬斤,平均畝產三千二,這麼大的產量,做夢都不敢想,特高興,殺了兩口豬,擺上酒席,宴請全村人,熱鬧了一大陣。他采用的是什麼『秘密武器』這麼高產?很簡單,兩壟玉米兩壟大豆間種,玉米進行『化控』,讓玉米只長穗不長杆,一穗玉米趕上三穗玉米大。大豆掐尖多嗑叉,畝產要超千。
『稻鴨共育』 大米一斤賣五元
雞林朝鮮族鄉雞林村的許仁樹,三晌地『稻鴨共育』,生產的水稻是『有機』的,鴨子是『笨鴨』,他已連續三年『稻鴨共育』栽培水稻了。這兩年,他把『有機』水稻,也就是不上化肥、農藥的水稻,精加工、小包裝,每箱二十斤,一百元,每斤大米價五元。不用拿市場,做家瘋搶,很遠的大城市都提前來訂貨,只種三晌地,數一數人民幣,收入十七萬,比普通水稻晌多收入四萬元,鴨子還有一筆可觀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