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0日電 『過去,我們的辦學模式是「以學校為主導」,現在,轉為「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各專業針對行業需求、結合專業特點,紛紛采取「2+1」聯合辦學、工學結合、工學交替、訂單培養、定向培養等人纔培養模式。但無論何種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都是基礎和關鍵。』哈爾濱技師學院副院長朱榮欣告訴記者。
在高校畢業生高叫就業難的形勢下,哈爾濱技師學院在校生卻是炙手可熱。汽車維修技術專業,開辦不足一年,至今還沒有畢業生,但是省內外以及俄羅斯和日本就有多家用人單位前來預約要人,俄羅斯的一家勞務公司同學院簽約,第一批汽車維修技術專業學生一畢業,即定購50人,其後,每半年接收50名畢業生。
記者看到,這個全省最大的汽車實訓基地,總建築面積將近30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可以同時容納200名學生實訓。基地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實驗室思想的禁錮,而是依據現代汽車4S店維修企業的環境設計,努力體現真實的職業環境,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職業環境下按照未來汽車4S店維修專業崗位群對基本技術技能的要求,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現在用人單位普遍不喜歡接收大學畢業生,不願意拿出時間、精力和金錢,對他們進行上崗培訓。事實上,這也是當前職業教育的一個缺失。』朱榮欣分析。針對這一問題,哈爾濱技師學院開始著力打造實訓基地的建設,不但在企業中開設實習基地,而且在校內自己開辦工廠。實訓基地就是工廠,工廠就是教室。學院的焊接基地擁有焊接實訓工位76個。基地分為技能訓練區和生產加工區,學生在技能訓練區進行電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氬弧焊等多種焊接技能實訓合格後,可以轉到生產加工區進行真實的生產加工訓練,積累實踐工作經驗,從而增強就業競爭力。
不但如此,很多實訓基地對外還有經營業務,教學與生產、經營完美結合。汽車維修基地,就同時兼營汽車維修業務。該基地擁有世界先進的公認汽保設備德國百世霸四輪定位、輪胎平衡機、扒帶機以及烤漆房等其他進口儀器設備。據介紹,在黑龍江,汽車維修中心也僅有一、二家擁有如此先進的設備。同時,基地同哈爾濱的若乾家保險公司簽訂協議,有報廢車或者事故車,直接送到基地進行維修,學生們親自操刀上陣,提前進入技術工人的角色。
車間、教室合一;學生、學徒合一;教師、師傅合一;理論、實踐合一;作品、產品合一;育人、創收合一,這或許就是未來職業教育的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