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市民:『酥皮路』非天災乃人禍
2007-05-14 08:37:2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鄒呈娣 趙政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走在東門街,嘆聲行路難。
  華山路上修路的人把路面的坑切得四四方方,變成馬路陷阱。
  東北網5月14日電    一座城市的街路承載著數以百萬計百姓每天的出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面對哈爾濱這座省會城市道路連年重復修但仍舊滿目瘡痍的現象,市民紛紛表示,導致道路連年破損、翻漿的根結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天災』是借口

  

  在采訪中,哈市市民紛紛表示,管理部門總是把春天道路翻漿歸咎於氣候原因,這分明是托詞。

  『哈市冬季雪多、晝夜溫差大,但這絕不是道路破損、翻漿的主要原因。』市民劉海林說,加拿大的緯度與哈爾濱差不多,但去過加拿大的人都看到了,那裡的路非常平坦,即使是一些小街小巷也找不到『搓板路』。但在哈市卻是全城找不出幾條好路,這說明氣候不是造成道路頻繁破損翻漿的主要原因。

  家住南崗區長壽路附近的李國柱提出質疑,大慶市是哈市的近鄰,氣候條件比哈爾濱還要差,但那裡的街路卻沒像哈市這樣到處是大坑小包的。

  對於有關部門所說的道路翻漿是受氣候所致,家住香木街的高勝先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說,紅旗大街是哈市的一條重要街路,車流量非常大,這條路已經修了近10年了,到現在也沒有翻漿。因此,有關部門強調『氣候是導致道路翻漿主要原因』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由於哈市的溫差較大,確實增大了道路翻漿的可能性,但道路翻漿是可以避免的。』在某路橋設計技術部門工作的張先生說,如果嚴格按照北方道路施工標准建設道路,因地制宜,選擇防水性較好的材料,就會有效避免道路破損、翻漿。因此,有關部門將道路破損翻漿只是簡單地歸結為氣候原因,這純粹是借口,有推卸責任的嫌疑。

  

  『豆腐渣』工程是禍根

  

  市民指出,哈市道路年年翻漿,責任不在氣候,建路和修路的工程質量不過關,『豆腐渣』工程纔是禍根。

  一位在省交通部門工作的市民說,路質量好壞在剛修建完工時往往很難看出來,因此施工單位在修路時為獲取最大的利潤常偷工減料。我們經常看到施工單位為了搶著維修一條路,都擠破了腦袋。個別部門的領導還以修路的名義『揩油』,道路的質量能好到哪兒去?

  『要想富,先修路!』哈市市民劉林志說,這是在哈爾濱面對街路無休止地修了又破,百姓中流傳的一句帶有諷刺意味的話。劉林志解釋說,哈市經常有剛大修完的街路過一年就出現破損,修路沒有給百姓帶來實惠,而是『肥』了參與修路的人。

  關鍵是利益驅動

  

  哈市每年都要維修大量破損街路,但修完不久就會出現翻漿、破損現象。對此,許多市民都指出,哈市之所以會出現一條道路破了修、修了破,屢修屢破的怪現象,關鍵還是利益驅動。

  『今年修,明年還修,哈市的道路咋就不能一次修好?哈爾濱的街路挖了修、修了破、破了再挖,我見的實在太多太多了,國家再有錢也不能這麼敗壞呀!』76歲的邱樹本老人說。

  『哈市修路如同有的地方栽樹一樣,今年栽了一批沒人管死了,第二年花錢再栽,只要數量不要質量。』市民姜育文說,去年有一次,我發現了道路施工中存在明顯的質量問題,就打電話向有關部門反映,但找了一大圈,都說不歸自己管,根本就不知道找誰好,無奈只好放棄。道路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想找個監督部門出面管理都找不著,街路的施工質量就可想而知了。

  要對癥下藥一次『治愈』

  

  

  『在我看來,造成道路年年破損、翻漿的主要原因就是維修不徹底導致的。』哈市某醫院的王醫生說,修路就和治病差不多,應該對『問題路』實施『手術』,找到翻漿『癥結』,對癥下藥,這樣纔能一次治愈,不再復發。每年只是對破損嚴重的道路進行簡單修復,就像一個人得了病,只吃點藥簡單消炎,不徹底根治,這病肯定是要反復發作的。

  『哈市的路不是不能修好,而是不想好好修。』市民宋春芳說,如果有關部門一下子把路都修好了,第二年就沒啥事乾,也沒有理由向財政要錢了。宋春芳說,如果說施工單位在修路過程中存在偷工減料的問題,這也是有關部門的責任。她說,修路應實行掛牌制和一票否決制,誰修路就必須在街路旁設置一個施工單位的牌子,像修建高速公路一樣,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到。一旦出問題,就應取締其維修和投標資格,只有這樣施工單位纔不敢『抽條』。

  哈市市民張慶民表示,道路建設有設計施工方案,維修也有維修方案,作為道路維修部門都知道路究竟該怎樣修纔不會破損、翻漿,之所以出現一條路年年修、年年破損翻漿的怪現象,關鍵還是有人不想一次把路修好。誰都知道乾工程賺錢,試想,一次把路都修好了,明年乾什麼?沒有工程哪來的『財路』呢?因此,不把路一次修好是人為的。

  哈市市民王室梅說,有關部門年年強調『一年修了多少條路』,但街路好不好老百姓看在眼裡,希望有關部門別為了政績只在『量』的方面下功夫,別把修路的造福工程變成了『擾民』工程。如果修路,就要夯實基礎,認真鋪設,別為了自身的小利益,損害城市的大利益。

 

  

責任編輯:李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