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5日電 (傅悅 記者杜筱) 15日是第十四屆『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題是『堅持食用碘鹽,預防出生缺陷』。記者在今天哈爾濱市舉行的碘缺乏病宣傳教育活動現場了解到,哈爾濱市合格碘鹽食用率為95.84%,已達到碘缺乏病消除標准。
據了解,碘缺乏病是由於環境缺碘導致的地方病,缺碘造成的最明顯的體征是甲狀腺腫,最嚴重的後果是智力殘疾,對人類危害很大。我國除上海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區,估計約有7億多人群居住在缺碘地區。而碘缺乏病防治的最根本措施是堅持食用加碘食鹽。
哈爾濱市從1995年起正式開始實施全民食鹽加碘,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碘缺乏病病人大量減少,8-10周歲學生的甲狀腺腫大率明顯下降,於2000年實現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目標。據2006年進行的7185份居民鹽樣監測報告顯示,哈爾濱市居民的合格碘鹽食用率為95.84%;進行甲狀腺觸診檢查4664人,甲狀腺腫大率是3.43%;進行碘缺乏病知識宣傳問卷調查2180人,知識了解率96.47%。哈爾濱市達到了碘缺乏病消除標准。
哈爾濱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有關負責人表示,碘缺乏病是由於水土等自然環境長期缺碘,使得人體通過水、糧食等攝入的碘營養不足而導致。既然環境我們無力改變,那麼就只有通過人為的乾預措施——食鹽加碘來彌補、解決面臨的難題。只要我們認真落實並堅持長期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補碘措施,碘缺乏病就不難消除,國家關於『到2010年95%以上的縣(市、區)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就不難實現。
![]() |
責任編輯:張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