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精彩圖片
搜 索
叩開百年老建築的記憶之門
2007-05-16 12:01:5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世義 姜雪松 孫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片說明】哈爾濱車輛廠文化宮外景。

【圖片說明】將要保留修復的旋轉舞臺

【圖片說明】棚頂銅質歐式吊燈是這座建築的原裝飾物.

  東北網5月16日電 題:叩開百年老建築的記憶之門———探訪一類保護建築哈爾濱車輛廠文化宮

  推開4米多高漆面斑駁的厚重木門,踏上被歲月磨出幽暗光澤的拼花地磚,一瞬間仿佛時光逆轉———百年前的哈爾濱在這裡定格。近日,始建於1901年的哈爾濱車輛廠文化宮由鐵路部門正式移交給道裡區政府,在有關部門對其進行保護性修復前,記者走進了這座幾乎與哈爾濱同齡的老建築,試圖從被塵封多年的城市記憶中解讀這座老建築曾經的輝煌。

  一座耗時27年的精品工程

  車輛廠文化宮,可以說是每個老哈爾濱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回憶。這座矗立在松花江邊,與哈爾濱最早的工廠、與連通歐亞大陸的第一條鐵路聯系在一起的老建築,見證著哈爾濱從一個江邊小漁村成長為國際大都市的百年歷程。

  車輛廠文化宮始建於1901年,當時是作為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俱樂部修建的。建築佔地面積3698平方米,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為歐式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以今天的眼光看,這座建築的規模並不算大,但在當時卻堪稱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整個建築采用磚石結構,從設計到施工全部出自俄羅斯人之手。據稱,當時俄羅斯人對該建築極為重視,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技術和最豪華的裝修標准,整座建築從動工到完成,耗時達27年。這座建築內的許多設施如地板、舞臺、吊燈等,雖已經歷近一個世紀的光陰,仍能夠繼續使用。

  1928年,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俱樂部的竣工投用成為當年哈爾濱的一件大事,這裡隨之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重要社交場所。哈爾濱許多發生在這個時期的歷史事件,都與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最早的旋轉舞臺完好保存

  盡管經歷一個世紀的歲月洗禮,走進車輛廠文化宮,人們還是會為它的宏大與精致感到不可思議。舉架高達8米的前廳內,大門、窗臺、木牆裙邊全都由3寸多厚的楸木制成,清一色漆成紫檀色,顯得典雅莊重;地上鋪著紅黑相間的方形地磚,雖有磨痕,仍然光澤可鑒。門口處是一間面積10餘平方米的售票室,歐式造型,全部為木結構,與大廳風格融為一體。

  66歲的孫永常老人是哈爾濱車輛廠退休職工,從1973年起他就是這座文化宮裡的管理員。據他介紹,這裡的大門、窗臺、木牆裙、地磚全部是建成時的原樣,現在仍可使用。在他看來,老房絕對是精品工程,外牆厚1米多,建築內冬暖夏涼;鋪地板的房間在地下都留有20厘米的通風空間,確保地板不變形;就連一人多高的木牆裙所用的木板都有近2寸厚。

  據孫永常老人介紹,文化宮內總共有大小28個廳室。主廳現在是一個可容納1000多人觀看演出的劇場。中東鐵路時期曾是一個豪華舞廳,專門為俄國高級技術人員提供跳舞、唱歌等休閑娛樂服務用,移交中國後安裝了排椅,改建為劇場。歐式銅吊燈和旋轉舞臺是劇場內保留下來的兩件珍品,都是當年俱樂部奢華時尚風采的見證。安裝在劇場棚頂中央的大型銅質歐式吊燈直徑2米,高1米多,造型古朴、雕飾繁復,上有20多個燈頭。據介紹,這個大吊燈重達150公斤,距地面8米,要通過滑輪昇降纔能更換燈頭。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大吊燈已呈古銅色,但從其氣派的外形中仍可想見當年燈火通明、金壁輝煌的華麗。

  劇場內的舞臺是哈爾濱市現存最早的旋轉舞臺。舞臺從外觀看保留了俄羅斯原有的風格,正前方有一個3米寬的樂隊演奏池,舞臺的地面用1寸厚的木板鋪設,兩側掛著層疊式拉幕,舞臺正上方的拱券上鑲嵌的條紋裝飾保存完好。舞臺的臺面上嵌有一個直徑12米的旋轉臺,演出時按動電鈕,舞臺可載著演員緩慢轉動。由於旋轉部分與固定部分的接縫細小,如果不是孫永常老人介紹,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為探個究竟,在孫永常老人的引導下,記者來到地下室,仔細探訪了其中的奧秘———旋轉舞臺是一個鋼架結構,安裝在幾根混凝土柱上,還設置有減震器。在上個世紀20年代,這個旋轉舞臺堪稱世界水平。孫永常說,由於舞臺的電機已被拆除,恢復旋轉功能只能等到維修後了。

  斥資千萬恢復老建築原貌

  探訪中記者看到,雖然從外觀上看老建築神采依舊,但建築的供暖、供電及供水系統已全部老化,除部分照明用電外,其他設施全都癱瘓。建築的內外牆皮大面積脫落,二樓房頂部分房間已經漏雨,原有的地板已出現松動、腐爛,樓梯臺階殘缺,特別是從一樓到二樓的木制窗戶已糟爛,有些窗戶在『文革』後砌上紅磚,破壞了原有設計。據孫永常老人介紹,車輛廠文化宮因長期得不到維修,積下了很多隱患,已危及到建築本身。考慮到安全問題,文化宮從2006年起就已停止使用了。

  記者從道裡區有關部門了解到,該區接手車輛廠文化宮後,將按照用途不改、格局不變的原則,投資1000多萬元,對這座百年建築進行以修舊如舊為主導的保護性修繕,恢復其原有功能和原有風貌。

  據悉,修復後的車輛廠文化宮將更名為道裡區文化宮,保留修復旋轉舞臺,供市民參觀;將劇場內1000個座的排椅換成800個座席,對建築上已破損的歐式條紋和牆花進行復制維修,請高級木工匠按原樣制作實木窗戶扇,對原有的窗戶進行更換;拆除原文化宮臺球室內的裝飾物,建立展覽室,按原樣鋪裝地板和地磚,保留建築內門窗和木制牆裙的色調;對文化宮的外部進行粉刷,拆除周邊臨時搭建的棚廈和圍欄,鑿掉疏松的牆皮,加固牆體外部基礎,重新設計夜間樓體燈飾。

  車輛廠文化宮的修復改造工程已於本月開始啟動,全部工程預計將於9月結束。這棟保護建築修繕後,將恢復文化宮的場館功能,設立劇場、排練室、展覽室和多功能廳,建設成為群眾文化活動基地。此外,還將專門設立與文化宮歷史相關的文物陳列室,展示老建築的百年歷史,供市民免費參觀。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