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電 16日,記者對馬家溝河岸走訪時發現,河面上漂浮著大量的垃圾廢物,河岸邊也是垃圾成片。這些廢物不但散發出難聞的臭味,而且順流而下污染著河道,嚴重影響了沿岸的風光。1996年起,市政府下大力氣治理馬家溝。目前市區段(一期工程)建設基本結束。二期工程項目的立項、可研及初設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10年的整治,至今已累計完成投資近9億元的工程量,可是為何馬家溝不但沒有實現河流清澈,反而河水斷流將要枯竭?是技術不夠成熟,還是另有原因?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馬家溝河岸垃圾遍布
馬家溝是一條自南向北橫穿哈爾濱市的季節河,源於阿城區利新鄉前柳蒿溝,流經哈市平房、香坊、南崗、道外四個區,至道外區入江口流入松花江,河流全長34.7公裡,其中城區段從香坊區任家橋到入江口長17.6公裡。
據哈市一些年長者介紹,50年前,馬家溝河可是條清水河,大人和小孩總喜歡在這裡撈魚、游泳。河邊也總有戴著紅袖標的老人看著,不讓市民破壞周圍環境。而後來,河岸的秀美風光卻被嚴重破壞了。據了解,整治前,每天大約有40多萬噸污水排向馬家溝,沿岸環境髒亂差,不僅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還影響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被市民稱為『臭水溝』、『垃圾河』。
1996年起,市政府下大力氣治理馬家溝。一位在馬家溝河邊住了七八年的居民告訴記者,成了『臭水溝』的馬家溝經過了10年的治理,雖然環境和沿岸風光不斷得到改善,但是馬家溝的河水卻很少見清,要麼是河道乾枯,要麼注入清水沒幾天就漂滿了垃圾,總是讓人感到遺憾。真不知道什麼時候纔能看到清澈、乾淨的馬家溝河水。
16日上午,記者首先對在中山路上的馬家溝河段進行走訪,這裡曾是馬家溝綜合治理的樣板河段。可是,記者看到,這裡沿岸風光雖然極具特色,可是馬家溝河面上卻漂浮著大量的垃圾廢物。在馬家溝海城街跨線橋段記者看到,不僅河面上布滿了漂浮的垃圾廢物,而且在距跨線橋不遠處的河床旁也已堆滿各種生活垃圾。
每年百萬難保清水長流
記者了解到,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哈爾濱市政府對馬家溝河進行過四次局部整治,但因缺乏總體規劃,都沒有達到根治的效果。
1996年,哈市將馬家溝綜合整治工程納入城市重點工程建設計劃,有關部門確定了實施污水截流工程、采用上游興建水庫蓄水、下游設堰將松花江水倒提等方式將馬家溝變成清水溝的治理方案,將馬家溝建成縱貫市區的集防洪、排污、休閑、游覽觀光於一體的清水河和綠化風景線,成為給城市輸送新鮮空氣的生態廊道。
經過10年的綜合治理,馬家溝已經投入資金近9億元,目前綜合整治市區段(一期工程)建設基本結束,不但實現了城區段兩岸污水截流全線貫通,使污水不再由明溝排放,減少了對大氣及地下水的污染,還大大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排澇能力,改變了馬家溝部分地段環境髒、亂、差的狀況,使沿河周邊地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可是,盡管馬家溝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可還有許多地方不盡如人意。據有關部門介紹,要保證馬家溝有水,需要每日一萬噸清水的徑流量。可是由於一直沒有形成穩定的馬家溝供水水源和倒提松花江水保持時間短等原因,至今馬家溝還是未能實現清水長流。
哈市內河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馬家溝的清水主要以馬家溝上游工農水庫為主水源,下游從松花江倒提水為輔助水源。但工農水庫沒有持續水源,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地表徑流維持庫存,除保證馬家溝河道的清水水源外,周邊的農田灌溉同樣離不了它,多方面的消耗,使得這個水庫供水格外緊張。為此,目前相關部門每年都要進行四到五次的松花江倒提水補給馬家溝。
據了解,松花江水倒提入馬家溝一次就需耗資20萬元,在沒有周邊垃圾污染的情況下,最多能保持1個月的時間。可是,目前馬家溝沿線有兩大棚戶區,一個集中在教化橋到海城街跨線橋兩岸,一個集中在太平橋到濱州鐵路橋右岸(按水流方向)。這些棚戶區人員混雜,沒有垃圾箱,居住者只得將垃圾丟棄在馬家溝河沿岸,縮短了倒提入馬家溝的清水水質保持時間。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受到垃圾廢物等污染,現在馬家溝進行一次倒提水只能保持10天清水,天熱的時候還不到一周水就變綠了。所以,如果不形成穩定的馬家溝供水水源和減少日常污染,馬家溝每年花費百萬元進行倒提松花江水還是難保清水長流。
何日再現50年前風光
據了解,馬家溝綜合整治工程項目是我省使用國債投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幾年來,國家相繼為馬家溝整治項目投資2.96億元,緩解了1998年以後工程建設資金不足的狀況,使馬家溝綜合整治工程得以繼續實施。可是由於資金仍有不足,馬家溝的改造工程進程受到了制約,再加上沿岸居民亂扔垃圾等造成的污染,更加劇了資金的消耗,馬家溝至今沒有清水長流。但據哈市內河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針對馬家溝存在的現有問題,目前市政府已經正式安排了城市內河清水水源工程。預計兩年後馬家溝有望實現清水長流。
另據了解,為確保哈爾濱市內河的生態多樣性,恢復其原有的自然風貌,前不久,相關部門還在馬家溝大成橋處進行『纖絲碎石固底』新工藝的試驗,改變了河改造多采用水泥硬化河道、河岸,造成水系與土地及其生物環境相分離,破環自然河流的生物鏈,水質改善困難的問題。預計不久,市民便可看到一條清水長流的馬家溝。
我們期盼著,馬家溝河能夠再現50年前的秀麗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