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1日電 為解決市民反響強烈的不文明施工、不及時回填『晾溝』、修復後路面下沈、『馬路拉鎖』等問題,2006年初,哈爾濱市成立了挖掘城市道路管理工作辦公室(簡稱『挖掘辦』)。兩年來,『挖掘辦』把各家管線施工單位申報上來的1936條(段)道路挖掘計劃,經合並調整,挖掘道路數量減少至844條(段)。
近年來,隨著哈市經濟發展,供熱、供水、通訊、交通信號、燃氣等單位為了各自發展需要,紛紛挖掘道路鋪設、更換管線。由於道路挖掘規劃不合理,缺乏監管,導致同一路段被挖開敷設完一種管線,剛回填不久,又要敷設另一種管線,道路又被挖開,嚴重影響了車輛和市民的出行,城市形象也大打折扣,百姓對此意見很大。
2004年,哈市道裡區尚志大街因集中供熱工程和市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先後兩次被挖開;道外區北環路也因供水、集中供熱工程和沿江污水截流工程,相繼把道路挖開敷設管線。像這樣,一條道路多家單位相繼開挖敷設管線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還存在修復後路面下沈、開挖時間過長、不及時回填『晾溝』等問題。
由於以前很多單位施工前並未經過嚴格審批,施工後也無人監管,道路頻繁開挖,嚴重影響了車輛和市民的出行,且使道路使用壽命大大縮短。無奈之下,2006年初,由哈市城管、公安、交通、規劃等部門抽調工作人員組成的『挖掘辦』應運而生。
據『挖掘辦』工作人員楊秀英介紹,『挖掘辦』采取聯席審批制度,對城市地下管線工程進行專項管理,對需要挖掘的路段進行合理規劃、審批。對年初沒有報批挖掘計劃的路段,原則上不允許開挖;開挖的溝槽寬度不得少於70厘米,避免以往因溝槽太窄碾壓機械無法施工,導致回填不實的問題;而且,他們將對開挖的道路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文明施工,避免開挖路段超時限施工和完工後不及時回填的『晾溝』現象。
楊秀英說,目前,哈市共有城市道路2403條。雖然她們把道路開挖的數量和次數減少了近一半,但2006年仍有333條(段)道路被挖開。2006年,有16家單位申請開挖道路鋪設管線,申請開挖道路647條(段),經合並調整、自行撤銷後,最終挖掘道路333條(段)。在經緯街地下管網鋪設過程中,將燃氣、供排水、供熱、交通信號、移動和元申廣電6家管線,整合為同一時間挖掘施工;在尚志大街地下管線施工中,移動、聯通、鐵通3條管線采取了一槽多線分層鋪設工藝,同槽開挖鋪設,減少了挖道次數。
今年,各單位共申請挖掘道路1289條(段),經合並調整,今年計劃開挖道路511條(段)。
采訪中有市民表示,雖然『挖掘辦』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哈市每年開挖道路仍太多,市民仍感覺城市道路處處『開膛破肚』。希望有關部門能更科學更合理決策,減少挖掘數量和頻率,兌現不開挖承諾,塑造哈爾濱良好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