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1日電 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綠樹成蔭,花團錦簇,院路、房捨乾淨利落,儼然一個大花園。藍白相間7層高的現代化住院大樓在花草樹木圍繞之中,顯得格外靜謐、亮麗。
然而,人們想不到的是,這座大樓自建成之日起就靜靜地閑置在這裡。
現狀 5000萬元的大樓在沈睡
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是市衛生局直屬醫院。全院有醫護人員388人,擁有460張床位,屬三級甲等專科醫院。醫院屬純公益性質,按照政府衛生部門要求治療除肺結核以外的37種傳染性疾病。
『醫院新住院大樓是2003年開始建設的,2005年土建完成,是政府交鑰匙工程。我們只等接收使用即可。大樓總投資4909萬元,其中土建3300多萬元,醫療設備1500餘萬元;大樓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設置90張床位。大樓是按防大疫要求設計的,設施配置很高。』院長鄒志剛這樣介紹。
據了解,2003年『非典』過後,國家開始完善疾病預防控制系統,投資建設傳染病防治等公共衛生設施。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樓、哈爾濱急救中心大樓等相繼在2006年初投入使用。傳染病救治大樓也是在2003年開始建設的,救治大樓分主樓和附樓,兩樓分開,主樓用於救治患者,附樓用於醫護人員換崗和休息就餐。然而,作為疫情防治最重要的傳染病救治大樓在2005年建成後,至今沒有投入使用。
據記者觀察,大樓裡外裝修均已完成,但樓門緊閉,有人看守。據有關人士介紹,到目前,大樓連最基本的電力都沒有接上。
『我們是在2006年夏季接到市建委的一份函件,告訴我們土建已完成,他們不再負責,以後的事情由我們管。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承建方始終沒有將大樓交給我們。』鄒志剛院長無奈地說。
懮慮新樓何時啟用怎麼用
『大樓建成了卻沒有投入使用,不知是什麼原因。但不論如何,一旦發生新的大疫,政府投資建設的防治設施卻不能投入使用,我們還得像「非典」時一樣,只能采取臨時措施,救治風險非常大。我們可不願再經歷那樣的情景。』一些醫生為這樣的建設速度不滿,也為他們面臨的處境擔懮。
據一位衛生界人士說,傳染病大樓建設是按國家防大疫高標准建設的,整個大樓全部使用負壓設施,能很安全地完成大疫時患者隔離、救治等任務。但這樣的高標准設施,一旦投入使用,在沒有大疫的時間裡,給醫院日常使用帶來了難以承受的高成本。
『就是建成交給我們,我們也養不起。平時即使不使用,我們每年都要支付100多萬元的養護費用,其中熱費42萬元,水費15萬元,電費50萬元。而一旦用起來,按現在的醫療價格,90張床滿負荷使用,每年我們至少要虧損360萬元,每天一萬元。』院長鄒志剛說。
驚詫公共衛生資源怎能如此浪費
據了解,在『非典』過後,2003年到2006年4年間,哈爾濱市共投入2億多元用於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平均每年5000萬元左右,而閑置的傳染病醫院新救治大樓的投資就近5000萬元。
對於傳染病醫院新救治大樓至今尚未投入使用問題,一些專家認為,這樣對待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十分不妥當。
『傳染病救治大樓在整個疫情防治過程中是最重要的,這涉及到醫護人員能否安全地對患者進行有效救治。雖然「非典」過去了,我省疫情預防形勢也很好,但也不能因此高枕無懮。而且,傳染病救治設施建設不能及時到位,也和國家要求相悖。尤其,近期氣候反常,傳染病又屬多發時期,更應該快速完成這些設施,防患於未然。』我省衛生經濟專家、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佟子林說。
『蓋房子就是要用的,蓋起來遲遲不交工算怎麼回事?如果是自己的,早就用上了。這到底是誰不著急呢?一旦發生大疫怎麼辦?』我國著名衛生經濟專家、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杜樂勛很是著急。
佟子林教授說:『在公共衛生設施建設上,衛生部門要更新觀念,思考投資效率的最大化。其不僅要從醫療衛生角度考慮,解決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能用上,而且要考慮使用效率和使用成本。公共衛生設施建起來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起來。』
杜樂勛認為,公共衛生投資要符合衛生經濟規律,要用市場機制。如果不這樣,像傳染病大樓建設一樣,不能在建設前一切籌劃好,到時問題百出,不能按時投入使用,使投資效率大打折扣。
很多專家和學者都認為,這樣的公共衛生設施應該快速完善使用起來,否則,一旦發生疫情,後果堪懮。即使沒有大疫,還可以他用。總之,不能讓如此緊張的衛生資源閑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