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慶安多措並舉培養新型農民3萬人
2007-05-22 09:21: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蘭亞軍 范永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2日電 慶安縣結合本地特點,采取多措並舉的辦法培訓農村青年,近三年已有3萬多農村青年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

  近幾年,慶安縣股份聯合體、互助合作社、農副產品加工業蓬勃發展,湧現出一批領軍人物。這個縣每年有計劃的組織初高中畢業生到這些經濟組織中去,學習專業技術和管理能力。巨寶山鄉巨泉村退休會計宮學文,采用傳統醬菜加工手藝制作的宮氏醬菜,暢銷大中城市,年收入40多萬元。老宮被村裡聘請為脫貧致富幫扶員,他先後向17名小青年熱心傳授配制技術和經商門道,使小青年成長很快。21歲的初中畢業生谷宇在宮家打工兩年,成為制醬菜的行家裡手,自己也建起醬菜廠,還辦起辣椒酥、酸菜鮮等加工作坊,年收入達18萬元。目前17名小青年都象小谷一樣成為富裕戶。豐收鄉豐華村關工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養鹿大王盧永庫,為實現規模養鹿,非常注意在青年人中培養養鹿大戶和經紀能人。19歲的姜明波肯鑽好學,老盧經常帶他外出考察,還把他送到大型養鹿場學習鹿茸泡制技術,後又幫他籌集3萬元,購買加工設備,辦起鹿茸加工廠,使鹿茸賣上了好價錢。姜明波的鹿群不僅迅速發展到28頭,而且帶動全村養鹿戶發展到167戶,僅馬鹿就達620只,靠養鹿農民年增收180萬元。

  慶安是勞務輸出大縣,但過去務工農民多是分散無序進入勞務市場,打工效益不高。2005年,這個縣提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由打工型向就業型轉型』的勞務經濟發展思路後,組織能人建立外埠勞務基地和專業打工群體500多個,吸納青年農民工1.5萬人參加,目前已有7000戶農民在城裡安家落戶變成了市民。慶安鎮種菜能手楊曉東帶領48名青年到俄羅斯搞大棚蔬菜生產,他根據這裡地處高寒的特點,建造日光節能溫室,利用慶安種植綠色食品的經驗,種植無公害蔬菜,很受當地百姓青睞,效益非常好,去年每人年掙四萬餘元。

  慶安縣建起種養加示范基地56個,他們把這些基地作為科技學校,向農民傳授先進的種養加技術。豐收鄉組織農技人員成立股份聯合體,建立水稻『兩段式』育秧示范基地,向農民傳授『兩段式』育秧新技術。今年這個鄉400戶農民種植『兩段式』育秧水稻2500畝,畝可增收267元。

  慶安縣還組織起一支由縣內外專家,農村各業土專家組成的農技培訓隊伍,建立起縣鄉村三級技術培訓網,利用科技之冬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去年至今就培訓農民7萬人(次)。農民有了技術如虎添翼,今年,這個縣在110萬畝水田中推廣『三小變三大』技術,預計年末可增產糧食1.3億公斤,農民增收1.5億元。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