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4日電 23日,東北振興三年評估報告由國務院振興東北辦綜合組發布。
報告顯示,東北振興三年期間,三省內的國企改制、自主創新、裝備制造業,也取得了嶄新的成就。
國企改制重組加快
截至去年底,遼寧85%以上的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實現了股份制改造,國有中小工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吉林列入攻堅計劃的816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全面完成;黑龍江省完成改制企業3302戶,佔應改制企業的96%。
在改制過程中,企業之間的聯合重組步伐加快,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由大向強的轉變:鞍鋼與本鋼聯合重組為鞍本鋼鐵集團,大連造船和新船兩大船舶生產廠合並成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沈重和沈礦重組為北方重工集團,中鋁集團收購了撫順鋁業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中鋼集團公司重組了原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沈陽機床成功收購了德國希斯公司。
1800億投資實現自主創新
實施振興戰略以來,國家先後投入1800多億資金,增強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
據悉,2004年國家安排了297個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項目,總投資達1089億元;2005年安排了234個項目,總投資602億元;2006年安排了29個項目,總投資144億元。
東北三省一大批振興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重大項目順利實施,鞍鋼、一重、哈電、沈鼓、沈陽和大連機床等國有重點老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生產制造能力和產品質量有了顯著提高。
通過實施機床高速加工中心、重大裝備精密軸承、特大型變壓器、汽車發動機和轎車,以及大型鑄鍛件等一大批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項目,一批國有重點企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主研發的汽車發動機、新款轎車開始批量進入國際市場。
裝備制造業重振雄風
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以來,東北地區的裝備制造業正在重振雄風。
以一重、哈電、齊一、齊二、大船重工、大連機床、大連重工·起重、沈陽機床、沈鼓、沈飛等為代表的裝備制造企業,在重型燃機、兆瓦級風電機組、大型加氫反應器、大型鑄鍛件、VLCC等高檔船舶、重型數控機床等重大技術裝備領域取得大批自主化成果。
初步統計,2006年東北三省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0%以上,超過全國4個百分點,利潤增速也遠高於同期全國裝備制造業利潤和東北三省工業的利潤增速。遼寧省2006年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84億元,增長24.8%,首次超過石化產業成為該省第一支柱產業,全省新增工業利潤的55%來自於裝備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