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哈市農委負責人談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上實現率先發展
2007-05-24 10:10:4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呂漢超 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4日電 題:建設現代農業全面謀求突破———市農委負責人談哈爾濱市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上實現率先發展

  學習貫徹省、市黨代會精神,必須與推進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必須與謀劃未來五年發展、做好今年工作結合起來,緊緊圍繞省委對哈爾濱市提出的率先發展、率先突破、率先跨越的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調整工作目標,完善發展思路,采取得力措施,認真研究和解決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市農委主任楊靖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哈爾濱市是大城市、大農村,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實現哈爾濱的全面振興,哈爾濱市現代農業建設必須走在全省的前列。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提昇物質條件裝備

  楊靖武說,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要在提昇農業物質條件裝備上謀求新突破。今年哈爾濱市計劃加固維修水庫15座、新建塘壩30座,新增灌溉面積9.1萬畝,完成旱田節水灌溉工程6處,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萬畝。加快耕地質量建設,實施沃土工程和黑土區保護工程,年內測土配方施肥面積擴大到1000萬畝。加快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力爭全年生產1萬臺農機裝備,以水稻全程機械化為突破口,加大農機裝備力度和農民購機補貼,增加農機總動力500萬千瓦以上,機械作業水平提高5至6個百分點。

  『十一五』末期,大型灌區水利設施更新改造和小流域治理取得新進展,旱澇保收田佔有效灌溉面積的70%以上,供水保證率達到90%。2010年,農業機械總動力增加到414萬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6.1萬臺,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2.7%。

  建立農技推廣體系 推進農業生產標准化

  楊靖武說,未來五年哈爾濱市要加快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有償和無償服務相結合、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社會力量相結合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標准化,重點抓好種子、整地播種、化肥投入、栽培技術和養殖技術標准化建設。『十一五』末期,農業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新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農業生產標准化率達到95%以上,農村信息網絡進村覆蓋率達到90%。

  建立農業產業體系 重點培育主導產業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必須堅持用現代產業體系提昇農業。楊靖武介紹,『十一五』期間全市將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一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打破行政區域,按照經濟區劃,提昇玉米、大豆、水稻、奶牛、黃牛、生豬、肉蛋雞、林木等8個優勢特色產業帶建設。二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十一五』期間,每個區、縣(市)都要集中力量重點培育1—2個主導產業。全市重點實施『1682工程』:即培植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10個。打造哈開發區、平房、利民、雙城、尚志、賓西等6個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促進集群發展。做大、拉長8個農產品加工產業鏈。重點打造五常大米、雪蓮雞肉、大眾紅腸等20個國內外知名品牌。三是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和『一鄉一業』。加快培育一批像新興蛋雞、方臺肉雞、珍珠山食用菌等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鎮。

  壯大畜牧養殖產業 實現規模化標准化

  楊靖武認為,全市畜牧業產值已近農業半壁江山,『十一五』期間,要繼續發展壯大畜牧養殖業。擴大優良品種引進、繁育和改良,發展標准化規模畜禽養殖場區,今年計劃建設完善30個良種繁育站點,新建、改造標准化規模牧業小區20個,建設兩個萬頭奶牛場。『十一五』末期,畜牧養殖園區和專業村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畜牧業生產基本實現規模化、標准化、產業化,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

  打造加工產業集群 增加農民非農收入

  堅定實施『農工換位』戰略,加快發展以龍頭企業為重點的農副產品加工業,逐步形成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楊靖武表示,哈爾濱市將重點扶持68戶省、市級龍頭企業加快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批、技術改造壯大一批、資產重組整合一批等途徑,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壯大龍頭企業群體。力爭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縣域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例達到0.7??1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00元,年均增長5.4%。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