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文明花開處處香——大慶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系列報道之二
2007-05-25 23:03:5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6日電 題:大慶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系列報道之二——文明花開處處香

               記者 高長利

  走進大慶,你會被大慶人那種熱愛大慶、關心大慶、建設大慶的自覺行動所感染。在社會爭做文明市民、在單位爭做文明職工、在家庭爭做文明成員、在學校爭做文明學生,文明在大慶迸發出奪目的絢麗。

  十年磨礪寶劍出,文明花開滿油城。大慶市自1997年開始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創建工作,突出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主線,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共同進步,市民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市民生活質量明顯提昇。

大慶時代廣場佔地面積144萬平方米,是大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

  為祖國『加油』  奉獻是大慶人永恆的追求

  大慶是奉獻之城。大慶開發建設以來,累計為國家生產輸送原油19.1億噸,佔全國陸上生產石油總量的47%,生產天然氣916.6億立方米。累計上繳各種資金並承擔原油差價1萬多億元。『全國財政收入的每百元中就有三元來自我們大慶』,大慶人用這個比喻形象地概括出大慶對國家的巨大貢獻。

  『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艱苦的創業年代,鐵人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甩掉中國貧油的帽子,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如今,1205鑽井隊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思路,拓展發展空間,海外項目組成功地進入蘇丹鑽井市場。時代不同了,1205鑽井隊一如既往的書寫著奉獻。

  1205鑽井隊是一個模范輩出的集體。王進喜、高金穎、申冠、朱振國、盛文革、李新民、胡志強……一個個名字背後,見證了大慶人為祖國獻石油的奉獻情懷。

  談及奉獻,曾經引發查擺『中十六聯現象』的第一采油廠中十六聯合站黨支部書記王雪瑩滿臉自豪,『全站74位職工,每個人的故事都能講上半天』。建站之初,所有員工連續3個月沒休息,白天晚上連軸轉,義務獻工3萬多個,高標准整改跑冒滴漏等問題107個。2006年入冬最冷的一天,聯合站遭遇輸油系統險情。面對冒灌、污染、關井停產的危險,馬旭輝等9位工人在嚴寒中堅守14個小時,終於排除了故障。

大慶油田自創建以來已累計生產原油19.1億噸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總有采光耗盡的一天。大慶人本著繼續為國家作貢獻、為子孫後代負責的精神,確立了『創建百年油田、構建戰略新高、共建和諧社會、推動大慶邁上科學發展新階段』的發展思路,並明確了『搶抓歷史機遇,立判戰略新高,實現大慶可持續發展新跨越』的發展主題。

  奉獻,沒有止境。奉獻,是大慶人永恆的價值追求。

  為城市鑄魂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薪火相傳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喜訊傳來: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榮獲了第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獎。陳列館是在石油會戰指揮部舊址上建立起來的,自2006年9月26日建成開館以來,累計接待參觀者13萬餘人。

  走進陳列館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起點•永續』主題雕塑。陳列館的工作人員講,『起點』寓意著這裡是新中國石油工業的『起點』,體現了大慶人永不滿足、奮勇向前的進取精神;『永續』寓意著大慶人實施『科學地可持續發展,創建百年油田』戰略,也寓意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薪火相傳。

  68歲的『老會戰』梁榮琛是特地帶著8歲的小孫子來參觀的。她非常認真地給外孫講解著當年『石油會戰』的歷史,『從小就要讓孩子熱愛油田,長大了為石油事業做貢獻。』

  精神領航,力量無窮。大慶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培育形成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核心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鼓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大慶人,為大慶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近年來,大慶市始終堅持把繼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提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主線和靈魂。通過『十五』期間最具影響力人物、二次創業百面旗、新時期油田建設『五面紅旗』等活動的評選,大慶選樹宣傳了一大批先進典型。組建『鐵人精神報告團』、編寫『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系列鄉土教材』,『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創作謳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文藝作品,建設完善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鐵人紀念館新館等教育基地,豐富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教育資源。地企聯合成立研究會,不斷推進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研究、創新。這些措施,有效推動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繼承、弘揚、創新和傳播,使之成為大慶人的精神支柱,成為大慶這座英雄城市的根和魂。

大慶在為國家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培育創造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了大慶市培育文明市民的強大精神動力。

  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引領下,大慶近年來相繼湧現出以王啟民、王玉普、顧雙彥、李景榮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激發和引領全市人民投身創建百年油田的偉大實踐,經受了洪水、非典、地震、禽流感、特大雪災等一系列突發和重大事件的考驗。

  為發展助力 開拓創新融入城市骨髓

  大慶是一座創新的城市,創新為大慶的發展增添了活力。近年來,大慶一直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引擎,通過開拓創新不斷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水驅、油驅、聚合物驅、泡沫驅、微生物驅……驅油技術的不斷創新築牢了大慶『創建百年油田』的根基。

  科技創新使老油田充滿活力。目前,大慶市擁有科研機構91個,科研人員近15萬人,先後獲國家級科研成果100多項、省部級成果700多項。其中,『三次采油技術』等120個項目超過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科技創新有力推動了油氣地質勘探、原油高產穩產、石化產業昇級和接續產業的發展壯大。科技對大慶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46%。

  產業創新改變著經濟結構。大慶市堅持把石油產業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把石化產業作為第一大接續產業。同時,積極搶佔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的地方工業。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項目開發建設為核心,重點建設乳業、農產品加工、紡織和皮革、機械制造和電子信息、新材料和橡膠、新能源等6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培育引進集成電路芯片等一批高科技自主創新項目。隨著產業創新的邁進,全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目前,全市油與非油經濟比例已調整到65:35。

  文化創新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大慶市以石油文化、軍旅文化、移民文化、黑土文化為依托,開展城市文化定位研究,樹立大文化理念,確立大文化發展戰略,切實推進具有大慶特色的都市文化建設。三年來,累計投資74億元建設了大劇院、青少年宮等43項大型文化設施,創作推出了以《特殊故事》、《關東女人》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文藝精品。『激情之夏』、『大慶之冬』等活動的開展豐富了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經過多年努力,開放包容、多元和諧的特色大慶文化正逐漸形成。昨天,大慶人為共和國書寫了近半個世紀的成就與輝煌;今天,大慶人在創建百年油田的偉大征途中,繼續承載著共和國繁榮強盛的光榮與夢想。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