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港田』:駛向何方?
2007-05-28 07:36:1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王健澤 高中華 張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一市民正在打『摩的』
  紅博轉盤道紅軍街口等客的『港田』『摩的』
  哈西服裝城門前等客的港田排成一排
  東北網5月28日電   近日,一臺『港田』在哈爾濱博物館附近逆行發生交通肇事。隨後,哈爾濱市交通主管部門再度對『港田』、『摩的』、『QQ』展開了集中整治。這類介乎於出租車與大汽車之間的公共交通工具也再度成為市民關注的話題。開了近十年『港田』、經歷過數次被取締的老司機劉師傅堅定地說:『只要市民有需求,我就不會下崗。』

  

  公共交通矛盾  給『港田』廣闊空間

  在道裡區某大型超市當收銀員的劉女士打『港田』車下班有好幾年了,她說,超市下班時,通往她家的公交車已收線了,打出租車她承受不起,坐『港田』幾乎是她唯一的選擇。在哈爾濱像劉女士一樣,乘『港田』、『摩的』、『QQ』、『面的』等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為數不少。

  其實,市民選擇什麼樣的交通工具與逛什麼樣的商場,道理是一樣的。每個市民都喜歡逛『松雷』、『新世界』這樣的高檔商場,環境好,商品檔次高,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消費得起,因為腰包的錢有多有少。但腰包不鼓的人同樣也需要穿衣服,地下商場或批發市場自然成了他們的選擇。乘坐『港田』、『摩的』的市民同樣是那些腰包不鼓的普通市民,即便這部分人腰包不鼓,但與那些腰包鼓的人享有同樣的乘車權。

  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乘車需求,『港田』、『摩的』、『QQ』等交通工具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城市較偏遠地帶、道路狹窄的居民集中區、大學城、批發市場附近及經濟不活躍的區域。如『QQ』是東北農業大學門前一道風景,而『黑面的』是平房區常見的交通工具,『摩的』常在道外區狹街窄巷穿梭,『港田』成為哈西服裝城、道外瑪克威商廈等批發市場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顧鄉大街、電碳路上排成列的『港田』、『摩的』,成為那一帶居民出行的首選。

  哈爾濱目前共有『港田』、『摩的』這一類交通工具近6萬臺,而公交汽車約有4000多臺,出租車共有1.2萬臺,介乎於出租與公交汽車之間的『港田』、『摩的』佔哈爾濱整個公共交通工具的大半江山。

  一個發達城市應該考慮不同人群、不同區域的乘車需求,從結構上規劃公共交通,分布於上述各地區的『港田』、『摩的』等恰恰彌補了哈爾濱市公共交通結構性不合理的問題,一位城市交通規劃專家表示。

  

  轟轟烈烈整治  不如研究出路

  數量龐大的『港田』、『摩的』因為沒有合法身份,缺乏有效管理,違章、肇事等不法行為時有發生。容易違章肇事也正是交通主管部門再次集中整治『港田』、『摩的』的一個重要理由。從2002年開始,哈爾濱市幾乎年年集中整治『港田』、『摩的』,整治的唯一方法就是取締。5年來,總共出動警力近2萬人次,取締車輛數以萬計,結果無非是你整治,我停運,你停整,我再上路……

  劉師傅對『港田』違章行為說出了這樣的看法,『我們整天提心吊膽的,一見到交警四處逃竄,能不違章肇事嗎?再加上這個行業的管理走極端,要麼全部取締,要麼全都不管,難免有車況差或素質低的人混進這個行業。』

  『我們也想有個合法身份,正大光明地開車。』劉師傅想『變白』的話表達了很多司機的心聲,『再說,我們這些司機幾乎無一技之長,全靠一臺車養家糊口,取締了,市民沒車坐了,我們也沒出路了,這種兩頭不討好的事,有關部門咋不想一想?』

  一位多次參與取締『港田』、『摩的』的老交警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與其年年取締『港田』、『摩的』不見成效,倒不如給他們一個合法身份,然後有序管理,違章肇事不但會減少,政府還會增加一些稅收。

  有著同樣想法的不只這位老交警一個。既然明知取締絲毫不見成效,為何每年還要轟轟烈烈搞集中整治呢?這種整治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做『秀』?

  因為『港田』、『摩的』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治而無果還要治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避嫌,避不作為之嫌。不作為是百姓深惡痛絕的,但明知做而無果還要反復去做,就是濫作為,是一種更可怕的不作為,這種濫作為比不作為更有隱蔽性,更有迷惑性。

  哈爾濱市委書記杜宇新在『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有感』時說,通過集中整治的辦法,轟轟烈烈地處理過去的問題,實質上反映了我們工作的某些方面尚存在管理不善的問題,還沒有上軌道。

  如何管理『港田』、『摩的』,有關部門真該好好想一想了。石獅、長沙等地的做法值得借鑒。石獅市從1997年由公安機關牽頭成立營運二輪摩托車協會,協會下設營運摩托車管理辦公室,公安部門為合格的『摩的』發證。為了將合法的『摩的』與非法的『摩的』區分開來,石獅市還專門給『摩的』漆上合法標志,有了這些標志,只要不違反交通規劃,交通管理部門都不會抓車,合法的『摩的』司機都穿著『義務治安員』字樣的馬甲,充分發揮他們信息靈通的優勢,義務充當治安防護員。

  長沙市對『摩的』同樣變堵為疏,給『摩的』合法身份,受到各方好評。

  思路決定出路,如何讓哈爾濱的市民人人有車坐,如何更安全、更大程度地享受乘車權恐怕是管理的最終出路。

 

  

責任編輯:李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