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8日電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和歐洲文化的結合物,作為哈爾濱市特有的城市建築風格,中華巴洛克式建築在這個城市中扮演著獨特的歷史角色。
作為一個城市曾經的標志,如何讓那些『中華巴洛克』被更多的哈爾濱人關注,如何使它們得到更多的保護和傳承,是如今擺在哈爾濱這座城市面前待解的方程式———
今年,哈爾濱市建委會將中華巴洛克街區改造列為重點工程項目,『工程改造范圍西起景陽街、東至十道街、北起昇平街、南至南勛街,總面積57.9萬平方米。』這一規劃的背後,是哈爾濱人對『中華巴洛克』保護工作重要意義的清醒認識。
現狀:非正常『消失』
據介紹,今年哈爾濱市城市維護改造和重點工程項目建設計劃的安排,將重點實施靖宇街、南二道街、南勛街、南三道街區域改造,面積達2.88萬平方米。
這些區域,就是典型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區。然而如今這裡的建築要麼外牆立面材質和顏色被改變,要麼內部結構做了變動,『處境淒慘』。
在南頭道街25號,一棟屬於市級Ⅱ類保護建築,具有明顯中華巴洛克風格的二層建築,一樓作為一家酒店用品經銷部,外牆被商家重新粉刷,顏色與二層完全不同,室內地面鋪上了瓷磚,天花板也被扣上了PC板,原有的結構已不復存在。
在『南二保護街坊』一棟市級Ⅲ類保護建築,外牆皮有的快要脫落,牆上貼著各種小廣告,有的地方還被噴上了黑漆。
這兩處也只是保護建築『境遇』的一個縮影。在上述街區,那些典型的中華巴洛克風格建築中,有的被粉刷了一半的外牆,牆上被噴了紅、藍、黑漆的廣告,復印、刻章、房屋中介等各種牌匾隨意掛滿了牆面,有的原有木門窗被改為塑鋼窗,室內原有的木樓梯換成了鋼鐵的。
道外區政府的相關部門提供了一組2002年前後統計的數據:中華巴洛克、折衷主義、古典主義和現代建築的建築面積共28.44048萬平方米,其中中華巴洛克所佔比例為26.1%,僅次於折衷主義風格的建築。
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說起中華巴洛克風格建築的現狀:『面積已經大量減少,具體數字還沒有統計。』
風格:『貴族』與『市井』的結合
中華巴洛克風格在哈爾濱的建築風格史上舉足輕重。
19世紀末,中東鐵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使哈爾濱成為交通樞紐。哈爾濱的開埠,又使大批外國人和外國資本湧入。重要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歷史條件使哈爾濱由若乾個村莊迅速發展成為近代國際都市。
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由此興起,當時哈爾濱匯集了幾乎所有流行的建築風格:新藝術運動、巴洛克、古典主義、文藝復興、折衷主義、中國復古式、俄羅斯式等;而其中,巴洛克風格與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結合而形成的中華巴洛克式建築,在哈爾濱大行其道,在道外區靖宇街一帶形成了片區。
有專家指出,中華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但很分散,哈爾濱的這些建築則是以群落方式形成的,非常具有代表性。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常懷生教授說:『道外區中華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是中國工匠對道裡區巴洛克建築的模仿,而後又將中國本土的建築風格融入其中。』
中華巴洛克建築是我國獨有的文化特產,建築風格以繁瑣裝飾的中西合璧著稱,構思基於西洋巴洛克,它以『前店後宅』為特征,外立面造型是『巴洛克』式的,但庭院的內部空間卻是中國傳統四合院的形式,並帶有天橋、回廊和本土特色的裝飾(如石榴、如意鳥等)的典型中國傳統特色。
常懷生說,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很嚴謹,除了必須要有的圖紙外,更將幾何學運用其中,『而中華巴洛克建築是在完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由工匠們自己進行一種臨摹性的創造。這樣風格的建築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更體現了本民族的文化與智慧,應當永遠保護。』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鄒廣天教授參加了道外區南二、南三保護性建築規劃的制定。他認為,道外區是哈爾濱的歷史文化老區,以前傳統商市風貌的建築很多,但現在由於新住宅的不斷興起,很多老建築都已經被拆除,因此剩下的建築更是彌足珍貴。
中華巴洛克風格建築群也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五一』期間,很多來哈市拍攝影視劇的劇組,都把道外地區作為重要外景地。有關人士表示,作為哈市一塊寶地,道外南二、南三等保護街坊,應該成為外地人來哈必去的旅游景點。
保護:還原歷史風貌
近年來,保護建築修復過程中,是原汁原味的『修舊如初』,還是用現代化手段『返老還童』,一直是很多城市爭議的焦點。
目前,已經列為保護性改造項目的道外區南二至南三街區,其保護性改造設計方案尚未敲定。哈市各路專家對於改造和保護提出了許多建議。
『建築是城市文脈的載體,因此在保護這些建築時,應是「群體性」維護,而非「獨立」維護』。常懷生說,因為這些老建築是磚木混合,外廊結構及室內樓板皆為木質,只要起火就會呈『火燒連營』之勢,因此修繕時在材料的選擇上,要用原材料恢復原貌,如果是建築物內部維修,可以在保留立面的基礎上,對內部進行改造,如把木材料改為鋼筋混凝土,這樣可以減小發生火災的系數;維修破損的中華巴洛克建築時,一定修一半留一半,這樣可以有參照物。
『除了對建築物自身的保護外,更應注重群體保護。盡量維持該地區的原貌;但現在很多地方都建起了高層樓房,這讓整體顯得極為不協調。』常懷生說。
為更好地對這些建築進行維護,哈市相關部門准備在今年對該地區進行騰遷居民,對騰出建築按照『修舊如初』,還原歷史風貌的特色進行修繕,並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對街區環境進行改造。
哈爾濱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高級經濟師陸鵬說,目前,哈爾濱市的許多標志性歷史建築遺址的修復都是采用『返老還童』的做法,而不是以整舊如舊、保護珍貴遺存的角度進行專業修復。他認為,對中華巴洛克建築的修復,要吸取那些教訓,不能僅僅只對外表修復,更要注重原建築整體結構的保護。
對保護改造恢復後的中華巴洛克,專家們也提出了如回歸道外商市傳統民俗設想,可以適當引入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商業項目,如茶樓、小吃、手工作坊等,『但不宜引進大規模的商業項目。』常懷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