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首家水稻農機合作社紮根永聯村
2007-05-28 11:33:3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巍 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8日電 拖拉機從黑黑的泥土上耙過,稻田就像鏡面一樣閃閃發光,村民們嘻笑著湧進地裡,一棵棵稻苗便在春風中紮下希望。21日,記者來到機聲伴隨著笑聲的哈爾濱五常市杜家鎮,采訪了全省唯一集體經營農機20多年、擁有全省第一個水田農機作業合作社的永聯村。

  『我們倆借錢給村裡買了第一臺拖拉機。』村支書李軍、村主任李忱,向記者提起了當年。

  1983年,實行聯產承包制。剛接任村乾部的李軍、李忱,接過了兩份資產:一堆廢鐵,是臺報廢的『東方紅54』(拖拉機);一筆欠款,是30萬元外債。

  『沒有拖拉機村民種地心裡沒底兒。』李軍和李忱一商量,借了1.8萬元,買臺『長春40』拖拉機。既然是服務村民種地,那就集體經營,機耕費能保證折舊更新就行。在當時集體農機紛紛出售給個人的情況下,永聯村的做法顯然背道而馳。

  『長春40』忙時耕地、閑時跑運輸,主副業兼顧竟給村裡帶來滾滾財源。到1990年,永聯村機耕隊『鳥槍換炮』,淘汰『長春40』,買了兩臺『莫特茲60』,農機馬力增加了兩倍。1994年,機耕隊好運當頭,鎮裡將兩臺『莫特茲80』劃給永聯村。

  杜家鎮半數土地由永聯機耕隊作業,作業費卻是內外有別。別的村每畝收30元,自己村只收一半兒。永聯村民令人羡慕。

  2004年,永聯村在轟鳴的機聲裡再次迎來好運,當省、市農機部門負責人突然發現『永聯村集體經營農機是全省唯一僅存的果實』時,毅然拍板向永聯村投資100萬元農機具,組建了全省第一個水田農機作業合作社。

  村機耕隊折價50餘萬元,入股農機作業合作社,佔總股份的30%。李軍說:『村集體絕對控股農機合作社,就是要保證為村民服務的宗旨永不變。』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1.8萬元,增值到50萬元,永聯村集體經營機耕隊,為全體村民積攢一筆不菲的資產。兩年來,集體股還在增值。去年,農機合作社贏利9萬元,集體股分紅3萬元。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