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9日電 近日,有讀者反映,哈爾濱市有一伙『職業淘銀人』專門回收感光材料廢物,在居民區裡運輸、儲藏、加工這些廢物,給當地居民身心健康帶來嚴重隱患。28日,道外區環保局對這一伙『職業淘銀人』進行查處。
28日上午,一知情人反映,『哈爾濱市立民感光材料污水處理廠』專門回收感光材料廢物,給環境和附近居民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記者隨後聯系了道外區環保局。
記者隨道外區環保局執法人員來到道外區教工街15號的民宅中。執法人員敲開門後,一男一女正在院子裡處理感光材料廢物。還沒等走進院子,一股惡臭味便撲面而來。這裡堆放著許多白色的塑料桶,裡面裝著深色液體。兩人見有執法人員進來,慌忙把一堆像煤渣的東西裝進塑料袋裡准備拎走,但被執法人員攔下。據執法人員介紹,這堆『煤渣』就是初步處理後提煉出來的銀,再次經過提純後就會變成白色。院子右邊是一個不到20平方米的倉庫,裡面堆滿了桶和塑料袋。
經詢問,這名男子自稱王土福,浙江人,是『哈市立民感光材料污水處理廠』的負責人。王土福說,他從事這個行業已經很多年了,他從照相衝洗店和出版社等單位回收感光材料廢物,用轎車或面包車運回來後,在這間民房裡進行處理。經過稱量,這堆『煤渣』重3.8斤。王土福說,這3.8斤『煤渣』經過再次提煉,可提煉出近2斤的純銀。王土福承認,他經常把回收來的感光材料廢物拉到這裡處理。當執法人員要求其出示《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時,王稱證件過期現在拿不出來。執法人員將王土福初步提煉的銀子進行了暫扣。
目前,道外區環保局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處理。
新聞鏈接
感光材料廢物是指在攝影化學品及感光材料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是存在於人們身邊的危險廢物。感光材料廢物於1998年被列為《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主要來源於社會照相衝洗部、醫療院所、電影廠、印刷廠、出版社等單位,其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和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有機物,如硼酸、對苯二酚、溴化物等十多種有害成分。這些化學物質比較穩定,不易自然降解。如果處置利用不當,不但會對土壤、水體造成較大污染,而且會危害人體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損害神經系統甚至致癌。由於廢定影液中含有銀離子,各地出現了一批收集廢定影液的『職業淘銀人』,他們將廢定影液中的銀取走,而將其他廢物隨意丟棄,給生態安全和群眾健康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