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9日電 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與塑料有關的物品,然而,塑料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白色污染』。
由於塑料具有易於加工、不會腐爛、相對成本較低等優勢,商品的包裝大都由塑料制成。因此,很多的塑料制品也成為用過即作為垃圾丟棄的一次性消費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哈市的大型超市和居民區內的小超市、倉買有千餘家,都免費給購物者提供塑料袋。超市每月大約需要用購物袋約100萬個。哈爾濱市每年大大小小的千餘家超市年『產』塑料袋幾億個。
對此,記者采訪了市政協委員王冬華。王冬華說,大量的『白色垃圾』充斥於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不但有損城市、景觀形象,還會產生很多嚴重的後果。塑料制品在動物體內無法被消化和分解,牲口誤食後能引起胃部不適、行動異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廢農膜殘留在農田中,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水分流動和作物根系發育,纏繞農機具,惡化田間作業,長此以往使土壤劣化。廢棄塑料對水面特別是海洋的污染已經成為國際性問題,它們影響漁業,惡化水質,還會纏住船只的螺旋槳,損壞船身和機器,給航運業造成重大損失。
據了解,為了防止『白色污染』,目前,許多國家在大力推進3R運動,即要求減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還在研究新型的可降解塑料以及各種利用回收廢塑料使之資源化的新途徑。哈爾濱市早在1995年6月2日開始,已禁止使用塑料一次性飯盒。杭州市於1995年9月15日起,禁用泡沫塑料盒。之後,北京、天津、上海、武漢、汕頭等地先後掛起紅燈,對泡沫塑料飯盒發出驅逐令。鐵道部也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的列車上使用塑料快餐盒。但由於一次性包裝用塑料袋的替代產品價格較高或使用局限性較大,其推廣度很低,很多場合依然使用的是一次性包裝用塑料袋。
市政協委員王冬華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臺哈爾濱市治理白色污染管理辦法,建立專門的廢棄塑料處理場所。利用經濟杠杆對一次性塑料袋等進行適當收費,從而有效地控制各大型超市塑料袋供應開始,直到實行塑料袋收費,限制人們對各種塑料制品的濫用行為,提倡『少用一點,回收一點,降解一點,替代一點』的消費方式,並最終形成『法規支持、市場運作、科學治理、人人參與』的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