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電(李曉麗 孫理 記者杜筱) 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主題為『創建無煙環境』的第二十個世界無煙日,旨在提高公眾對被動吸煙和環境煙草煙霧危害的認識。記者從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了解到,該院曾經對哈爾濱市近5年來新發癌癥患者人數進行過調查,發現在近萬名新發肺癌患者中,90%有吸煙史或被動吸煙史。專家建議人們應堅持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絕煙草,創建無煙環境,遠離癌癥。
哈爾濱市民小王雖然只有25歲,但卻有10年煙齡了。今年1月份,小王發現自己咳出的痰中有一些血絲,便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求治,被確診為右肺中心型癌。35歲的劉女士則是在10年前初戀失敗後開始吸煙的。今年3月份,她突然開始劇烈地咳嗽,並伴有胸悶,她以為自己患了感冒,但服藥半個多月後病情未見好轉,到醫院檢查後纔知道自己患上了肺癌。
據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內科一病房主任、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公琰教授介紹,近年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昇趨勢。醫院曾經對哈爾濱市近5年來新發癌癥患者人數進行過調查,發現在3萬餘名新發癌癥患者中,肺癌患者佔25%,發病率在各種癌癥中最高,並呈現年輕化、城市化、女性化的發展趨勢。調查還發現,近萬名新發肺癌患者中,90%有吸煙史或被動吸煙史。
陳教授提醒人們,絕大部分癌癥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吸煙、膳食以及工作環境和其他地方性的致癌因素。人們是否患癌取決於受這些環境因素影響的強度以及個體的敏感性。因此,如果人們能不吸煙、選擇適宜的膳食、從事適度的體力活動,以及盡量減少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就有很大可能避免癌癥的發生。在防癌措施中,不吸煙和選擇營養平衡的膳食是最重要和最可行的。因此,建議人們堅持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絕煙草,創建無煙環境,遠離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