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1日電 高考近在眼前,如何在這段時間合理安排,提高復習效率,是每位家長和學生非常關心的問題, 哈師大附中高三備課組長、化學高級教師吳克勇針結合過去的經驗和體會,談了自己的看法:
一、用好四種資料
1.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寫的《2007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大綱》中的化學科內容。考試大綱是考試的法律,它明確規定了考試性質、考試目標、考試范圍和能力要求、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命題就是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的,所以考生一定不能忽視考試大綱。利用一定的時間,對考試大綱進行通讀,一方面對考試內容與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增強自信心,另一方面還可以查找一下知識點有沒有遺漏,及時查缺補漏。
考試大綱後還附有題型示例。考試大綱後的題型示例,都是近幾年高考題的樣題,閱讀題型示例,增強對高考的難度、方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直觀的了解和感性認識,從而增進考試信心。
2.近幾年高考題。近幾年的高考題目相對穩定,題目的難易程度、題型基本保持平穩。而且有些試題還會重復出現,例如2006年全國卷Ⅰ第9題是1995年高考第17題,2006年全國卷Ⅱ第10題由2001年高考試題第6題改編而來。閱讀歷年高考題時還要注意參考答案的要求,規范答題過程。後期一般不要再大量做其他的習題,應將視線轉移到近年高考題上。
3.曾經做過的練習和試題。經過前期復習,曾經做過很多習題,應及時將做過的試卷再拿出來,逐一梳理,尤其關注那些做錯的習題和曾經出過問題的習題,要認真研讀,找到癥結所在,如屬知識內容問題,應回歸課本,鞏固基礎知識;如屬思維方法方面的問題,應加強針對性的訓練,以期提高。通過高考之前的多次清理,盡可能達到基礎知識紮實,解題能力提高,應變能力增強。
4.化學課本。化學課本是基礎,高考命題依據也包含課本內容。課本裡面有高考信息,例如2006年全國卷Ⅰ第11題是第二冊P57頁的習題3演變而來;2006年全國卷Ⅱ第11題其中三個選項來自第二冊第10頁插圖;第26題來自第二冊第168頁演示實驗及插圖;第27題第2問來自第二冊第30頁第4題。前期復習時由於主要是綜合訓練,可能忽視基礎知識特別是非主乾知識。利用最後一段時間對課本進行通讀,可以彌補這一缺憾。閱讀時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質的用途和存在等,特別是對實驗(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原理、操作、現象等)內容的閱讀尤其重要,對基本操作及一些具體的要求能夠做到再現,對一些重要實驗要能明確實驗步驟、現象、結論及可能存在的問題。
二、加強規范化解題訓練
答題都是從審題開始的。在化學學科的考試中,審題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審題型、審關鍵字、審表達要求、審突破口常見的解題突破口、挖掘隱含條件等。
每年評卷時都能看到一些考生因為書寫不規范、不按要求作答而丟分,這都是平時練習不規范而造成的。例如題上要求寫出離子方程式而寫成化學方程式;要求寫出物質的名稱而寫成分子式;要求寫出結構簡式而寫成分子式;把『酯化反應』寫成『脂化反應』、『酯代反應』,把『加成反應』寫成『加層反應』、『加陳反應』等,將碳碳雙鍵寫成C=C,將醛基(-CHO)寫成-COH、CHO-等等;不配平方程式就做題或把單位搞錯;看題不認真,漏看錯看關鍵字詞等。這些不規范的習慣要平時嚴格要求,不使『隨意』成習慣。在衝刺階段要加強規范化書寫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