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電 3日,哈爾濱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走上街頭,開展集中救助活動。在對70餘名行乞者進行救助的過程中,僅有2人接受了救助。對此,救助人員表示,不願意接受救助的都是一些『職業乞丐』,每天的『收入』最多可達四五百元,他們認為這樣的日子比在救助站裡生活有吸引力。
9時許,哈爾濱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來到南崗區東大直街文化廣場,發現廣場上有很多乞討者或尾隨在一些游客身後,或躺在擁擠的路中間擋住人們的去路行乞。
在廣場上的一個攤床旁,一名身穿紫紅色上衣的婦女坐在地上,懷裡抱著一名1歲左右的孩子,一邊伸著手向路人討錢,一邊用滿是油污的衣袖做擦拭眼淚的姿勢。她懷裡抱的孩子臉上髒兮兮的,雙眼茫然地向四周張望。從此經過的游客有的好心地將5角、1元的硬幣塞到婦女手中,有的則無奈地避讓開。
記者上前詢問時,這名婦女稱,一個月前她帶著孩子從安徽省到哈市找工作,身上的錢都花光了也沒找到工作,沒有辦法只好在這裡乞討。當記者說可以聯系救助站時,婦女便低頭不語。記者再次詢問時,該婦女轉身離去。
在距離這名婦女僅3米遠的地方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跪在地上向路人磕頭,他的身前擺著一個鞋盒的盒蓋,盒蓋裡滿是紙幣、硬幣。磕頭的同時,他的嘴裡還不斷地念叨著『好心人,行行好』。
令記者意外的是,見救助站工作人員到來,廣場上的乞討者都迅速夾帶著乞討的『工具』逃離現場。等工作人員走後,這些人又紛紛回歸原位,繼續行乞。
哈爾濱市救助管理站業務科科長張岩峰告訴記者,平時在救助過程中常會見到這樣固定的乞討者,也稱為『職業乞丐』,以安徽、河南和山東人居多。這些流浪乞討人員聚集在哈市各繁華街路,向行人乞討。這些乞丐平時一天可以要到一二百元,趕上節日每日最多可收入四五百元,所以多數乞討者根本不願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即使入住到救助站,一兩天內就會有同伙以各種借口來接他們出去。根據2003年出臺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本著『自願求助,無償救助』的原則,站裡的工作人員只能『放行』。有的職業乞討人員已經被送到救助站好幾次了,救助站經常和他們打『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