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保志願者』負責人霍春雷說,我省很多建築都發生並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大變遷,加緊保護、記錄、整理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在當前十分重要。2006年6月9日,他們將通過中國記憶網結識的幾個人組織起來,成立了這支隊伍,目前已有10餘位志願者,包括學生、媒體工作人員、計算機工程師等。
成立的一年裡,志願者們走街串巷,定期打掃、保護名人故居,整理名人故事,還聯名向文史館提出保護建議,用鏡頭和文字幫助市民提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2006年春天,他們在一次探訪中發現南崗區紅軍街31號一棟保護建築內部損壞十分嚴重後,當即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系,使這一保護建築得以保護下來,贏得了市民贊譽。
記者在志願者們展示的一份《過去一年間丟失的文化遺產重點摘要》中看到,百年氣象臺、東華學校等城市文化遺產被破壞的場景都被他們一一記錄下來。霍春雷說:『我們共有的文化遺產已經不多了,每當看到這些,我們內心就很惋惜。』
近一年來,志願者們自費宣傳保護文化遺產的投入經費已超過萬元,拍攝照片30多萬張,在網上撰寫的文章字數超過10萬,搜集珍貴的錄音及影像130個小時。志願者們表示,他們還將義務宣傳下去,從自己做起,喚起更多市民保護身邊僅存的文化遺產。
『文保志願者』展示的
《過去一年間丟失的文化遺產重點摘要》
建築 名稱 始建日期 被拆日期 保護類型
東華學校 1918年 2006年6月26日至2007年2月 哈市擬定第四批保護建築。
原中東鐵路供水設施 1902年 2006年8月31日至9月末 哈市擬定第四批保護建築。
百年氣象臺 1902年 2006年6月30日 哈市擬定第四批保護建築。
原中東鐵路醫院建築群 1899年 2007年4月至6月 哈市擬定第四批保護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