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精彩圖片
搜 索
城市不能承受不文明之累 城建碩果屢遭踐踏
2007-06-11 14:28:0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崔志強 鞠紅梅 王明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片說明】身邊人來人往,『倒爺』睡得踏實。

 

【圖片說明】這麼亂扔亂倒,馬家溝幾時纔能清?

 

【圖片說明】不懂珍惜眼前美景,有何資格立下海誓山盟?

 

【圖片說明】廣場燈飾已無法為城市增光添彩。

 

【圖片說明】休閑廣場,環衛工人勞動強度最大之地。

 

【圖片說明】江畔公園500盞裝飾燈被洗劫一空。

 

【圖片說明】過街天橋體無完膚。

 

【圖片說明】身邊風景區,竟能旁若無人。

 

【圖片說明】公用綠地變成了私家菜園。

 

【圖片說明】素質教育從娃娃抓起,家長需以身作則。

  東北網6月11日電 城市中,大街小巷建築機械轟鳴;家門口,綠地涼棚支出一片清涼。每一位哈爾濱市民耳聽著激蕩的城建交響曲,目睹著城市變化的日新月異。

  從2003年到去年底,哈爾濱新建、打通、拓寬、改造大小道路近千條,實現了城市交通的暢通。2005年,『改造背街背巷』、『鋪裝土路』、『消滅無燈街』等一批新的項目成為城市建設的主題,這一年鋪裝街路242條、車行道82萬平方米、人行道76萬平方米,為436條街路新裝了路燈。去年,哈爾濱投資近10億元,先後完成11路10橋工程,新建了文昌高架橋、馬家溝跨河橋、文昌地道橋等快速通行設施。

  小區伴路而生,綠地花園伴小區而建,在城市建設進程中,政府的人本化投入逐年增加。4年中,1600餘萬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區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達標景觀庭院已達1318個、社區廣場及休閑公園76處。目前,哈爾濱綠地總面積達8189公頃,綠化覆蓋率28.35%,人均公共綠地6.41平方米,人均公園面積3.19平方米。近幾年,每年哈爾濱用於改造居民庭院的資金達3000萬至5000萬元。

  走出小區庭院,更多的地方特色美景引人入勝:中央大街三期整治,完善輔街風貌,步行街特色更加凸顯;猶太歷史文化遺跡的修繕為城市開闢了新的旅游資源;兆麟街區改造,讓建築藝術廣場放大三倍,成為『城市會客廳』……4年中,闢建了巴黎廣場、維也納音樂廣場等近50個各具特色的區域性廣場。

  城市建設的大投入,換來了市民出行的便捷、居住的舒適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增強,日益多姿多彩的城市畫卷是政府交給市民的一張考卷。

  近幾年,哈爾濱城市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從鋪路架橋到庭院改造,從開放公園到修建廣場,政府大手筆的人性化投入,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切實地感受到了城市發展帶來的舒適與愜意。環境在變,人也在變,但比起物質文明現代化的進程,精神文明現代化的速度卻明顯滯後。最近,讀者來信集中反映了一系列市民的不文明行為———毀壞設施、亂扔垃圾、踐踏綠地、隨地便溺……一些市民習慣性的『小動作』正蠶食著得之不易的城建碩果,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起的美麗家園正慘遭不文明行為的破壞。來信的讀者急切呼吁,改變陋習,愛護家園。

  城市不能承受不文明之累

  不僅是環境改造和建設時投入的大筆資金,後期維護付出的人力、物力也被不文明行為踐踏著。

  據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辦統計,2005年10月至去年『十一』前,全市景觀街路及一、二類街路共計丟失電纜7萬餘米,各類燈具、照明設施4萬餘盞,各類燈管近兩萬米。各個小區的大小設施因常常破損,無法統計,只能增派人手,隨壞隨補。

  近幾年,哈爾濱市已改造了2500個居民庭院,因這些老式居民樓內的庭院沒有物業公司管理,每改造完一處,整治辦都與居民委進行建管交接,由居民委僱用人員進行管理維護,因一些庭院施設破損較重,哈爾濱市每年都投入數百萬元專門用於庭院設施的維護。但維修的資金有限,遠遠跟不上設施破損的速度。

  古梨園的一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從早8時至10時兩個小時內,她僅在自己負責的幾百平方米的區域內就收了兩推車的垃圾。雖然這個公園每隔幾米就有一個垃圾箱,但來這裡休閑的市民還是習慣把水果皮、瓜子皮、小吃零食的包裝袋隨手就扔,無奈之下,公園管理部門新聘了十多名衛生管理員來負責撿垃圾。

  在哈爾濱各主要街路、旅游景區、公園廣場內,在游客、行人或匆忙或悠閑的步履後,總能看到保潔人員忙碌的身影頻繁閃現。無論嚴寒酷暑,她們始終風雨無阻地堅守我們這座現代化城市的文明防線,可對於她們的勞動成果很多人卻不懂得珍惜,尤其在一些旅游休閑景區,保潔人員的勞動強度超出普通環衛工人的幾倍,一名保潔員說:『從早到晚腳不停,有時忙的連一頓飯都得分幾頓吃,每天的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次「長征」。為了保護著我們城市的顏面,再苦再累我們也認,可每天看著種種破壞良好環境的不文明行為發生卻無能為力,我們的心也很累。』建築藝術廣場的保潔員說:『我氣憤的不僅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讓我無法接受的是禍害環境的竟然都是自家人。這個廣場日接待游客上萬人次,無論是國內其他省市的還是國外游客,都很少在這樣整潔的環境裡做出破壞環境的事,可自己城市的市民卻不管不顧,讓人心寒。』

  據了解,今年,哈爾濱市城市維護改造建設揮舞起大手筆,計劃總體投資規模為212.5億元,啟動新建8個方面的重點工程,持續推進7個方面工程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交通、環境、資源開發、防災、安全等方面,單體工程近千項。其中包括三環路江南段工程;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工程;沿江景區改造建設工程;中華巴洛克街區改造工程等等。還將計劃植樹150萬株,新增綠地700公頃……一些城建項目需要有關部門精心維護,而更多市民每天走過的新建路橋、每個傍晚休憩的小區花園、每個讓哈爾濱人自豪的特色景觀,更需要每個市民每時每刻精心地愛護,得之不易的美景方可長存。

  目擊

  累累碩果處處傷痕

  開放公園開放後環境付出不應有代價

  2000年6月15日,拆除了800延長米圍牆的建國公園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此後哈爾濱又相繼開放了古梨園、尚志公園、清濱公園、靖宇公園等十餘所公園。圍起來的公園是一道風景,那敞開後的公園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建國公園位於道裡區建國街和通達街交界處,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作為哈爾濱第一家由收費轉為免費開放的公園,建國公園經歷的『痛楚』自然最多。開放之初,公園內的綠地曾被人為圈佔成了『麻將館』,而成片的綠地就在人們的腳下被踩成了不毛之地。幾年來,公園內的健身器械、座椅等休閑設施屢遭『黑手』,經常是修的還沒有壞的快。5日上午,記者在建國公園側門口看到,一溜燒烤攤緊靠在柵欄外,綠地內外油漬斑斑、垃圾遍地,燒烤攤業主把筐、編織袋扔到樹叢中,小樹被壓得東倒西歪,近百棵小樹已是殘肢斷臂。

  古梨園位於道外區宏偉路,佔地面積9.9公頃,1994年對外開放。走進公園,園內花紅草綠的優美景象立時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但記者近日走訪時,卻看到了一幅幅不和諧景象:一處綠地內,一市民正埋著頭用自帶的鐵鏟挖著野菜,不一會兒,好端端的綠地就被挖得『豁牙露齒』;一張休閑椅上,一男子蒙頭大睡,過往路人無不側目;幾處休閑區內,下棋的、打牌的都興致高昂,他們的腳下痰漬斑斑、煙頭一地;在稍微僻靜的地方及草叢邊,人們隨手丟棄的垃圾隨處可見,而樹林深處,游人『方便』的身影更是『見慣不怪』。

  清濱公園2000年改為敞開式公園,面積3.3萬平方米。為了保持清靜的環境,園內各路段都設有果皮箱,可遺憾的是果皮箱成了擺設。在一處果皮箱旁記者觀察了10分鍾,這段時間內只有一名女士將手中食品包裝袋丟進果皮箱,先後有三名男子將手中尚燃的煙頭『瀟灑』地拋進了離果皮箱幾米外的草叢中,一名孩子要把手中的冰棍杆扔進果皮箱卻不小心扔到了外面,當他想撿回重扔時卻被一旁的大人以太髒為由制止。公園側門口的一處綠地深處,成了一些老人的遮陽納涼處,在這片樹蔭下,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小草已被踩沒了生機。

  記者連日走訪了近10個開放公園,多數公園管理者說:『除了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踩踏綠地、隨地便溺等常見現象外,最讓他們頭疼的還是設施的人為破壞,為了保持公園的整體美觀,設施損毀要隨時補修,這筆額外的負擔讓我們實在承受不起。』

  休閑廣場環衛工人勞動強度最大之地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身邊就多出了一個或幾個街心綠地、休閑廣場。沒有市民不希望能在整潔清靜的環境中生活,可一些人也許無意識的行為偏偏就破壞了這份整潔清靜。

  建築藝術廣場以其獨特的建築景觀、歐陸風情聞名於海內外。經過三期改造,投資數億元,去年底它又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市民面前。在藝術廣場的畫廊內,展示圖片上不知什麼時候被人用粗筆寫上『愛情宣言』。廣場上地面異常整潔,像痰漬、煙頭這樣污點顯得格外清晰刺眼。一名廣場保潔員告訴記者,共有10名保潔員負責整個廣場的日常保潔,為了清撿游客隨手丟棄的垃圾,他們每天幾乎都沒有空閑的時候。就在記者和她說話的幾分鍾工夫內,她剛剛清潔過的這段路面上又多出一口痰、3個煙頭。在廣場內有很多家長領著孩子來玩,白天時大人內急還會自覺地到旁邊的公廁,可孩子們卻隨意在廣場上『方便』起來。

  太平橋兩側的音樂廣場成了啤酒廣場後,每到盛夏之夜,廣場上煙霧繚繞、人聲嘈雜,馬家溝江堤內外同時也成了便溺『災區』,而同樣的情景竟然在代表哈爾濱文化品位的中央大街天天上演。中央大街步行街的三條輔街都建成了啤酒廣場,雖然燒烤冒煙有污染環境之嫌,但畢竟是為以喝啤酒著稱的本市市民提供了絕好的休閑場所。盡管每處啤酒廣場旁都專設了公廁,可建築物的牆角以及商場的櫥窗下仍是尿漬連片,自從天氣轉暖後,每次從這些『露天廁所』旁路過,都有一股刺鼻的氣味在空氣中彌漫。

  為了防止寵物傷人及污染環境,哈爾濱所有的休閑廣場都有『禁止帶狗入內』的規定,牌子立了,卻有人視而不見。在道裡區紅星廣場、動力區母親廣場等幾處休閑廣場上,遛狗者大有人在,有的甚至不用繩拴任狗在廣場內自由活動,有時幾條狗湊到一起嬉戲追逐,嚇得大人叫孩子哭。此外,在綠地內甚至廣場路面上,小狗們是想拉就拉想尿就尿,而狗的主人卻很少有主動收拾的。

  記者走訪幾處休閑廣場了解到,因為休閑廣場大多是新建和改造的,為了維護建設成果和形象,有關部門對廣場的衛生要求很高,而因為一些市民隨意吐痰、亂扔垃圾和煙頭,負責廣場衛生的環衛工人勞動量是最大的,每天要10多個小時在廣場觀察衛生狀況,發現問題及時清理。有休閑廣場環衛工人說:『每天僅跟在狗的後邊,收拾它們的「遺留物」都忙得暈頭轉向。』

  沿江河風景線垃圾和破損設施成別樣『風景』

  為使哈爾濱沿江整體環境有較大改觀,更好地提昇哈爾濱沿江一條線景觀效果,哈爾濱市對松花江沿江風景線實施綠化昇級改造工程、親水通道休閑廣場工程、小品建築及泵站外立面改造工程、沿江燈飾亮化工程等,拓展了沿江景區空間,為市民提供了舒適的休閑娛樂場所。

  從顧鄉公園到道外江畔公園,沿這條風景線走訪時,記者看到的是滿目垃圾及觸目驚心的破壞。在顧鄉公園和道外江畔,到處是聚堆『小賭』的牌友,每一處牌局旁都是一地煙頭、廢紙;九站公園內的小樹被晨練者拉扯得脊柱彎曲、畸形生長;江畔的涼亭被涂畫得亂七八糟,不堪入目;路燈、裝飾燈等設施接連被毀,江畔公園內500盞裝飾燈被洗劫一空,無一幸存;道外江畔防洪堤下成了便溺重災區,臊氣熏天;江壩上,一條大狼狗狂叫不止,不遠處五六條小狗正一起追逐,嚇得過往市民老遠就繞著走;沿江垃圾成片,果皮、包裝紙、塑料袋等五顏六色的垃圾『映襯』著綠草,成了江畔又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在歷經11年整治,耗資近10億元後,馬家溝這條昔日的『龍須溝』終於成為一道城市風景,可治理後的馬家溝卻未能長久保持整潔、衛生的環境。馬家溝寬城街橋段曾是治理的樣板,『風鈴園』內當年不僅風鈴響丁當,還能處處聞啼鳥,可如今已美景不再。體育設施損壞過半,長椅、路燈、雕塑等設施破損嚴重,堤壩護坡石部分坍塌、脫落。一座石像下是燒紙祭拜者留下的成堆銀元寶紙灰,另一座雕塑上則被人涂抹得面目全非。綠地內垃圾成片,雜草叢生,個別市民竟打著綠化的名義圈地種起了青菜。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