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浙江在線:甘南興十四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杆
2007-06-12 09:47:20 來源:浙江在線  作者:餘偉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浙江在線6月11日齊齊哈爾訊 說到中國的億元村、富裕村,很多人馬上會想到華西村、大邱莊、南街村等如雷貫耳的名字。其實在黑龍江省甘南縣,同樣有個絲毫不遜於華西、南街的億元村,她就是興十四村。

  興十四村位於松嫩平原上,地理位置毫無優勢可言,自然資源也難言豐富,但就是在這片不臨江、不近海、不通鐵路、公路也不發達的黑土地上崛起了一個令世人矚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在這個奇跡的背後,有許多故事值得我們去探尋。

  興十四村是一個移民村。1956年為響應國家開發『北大荒』的號召,山東臨沂地區428個移民來到這裡開始創業。剛建村時是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固定資產一分錢沒有的『三靠村』:生產靠貸款、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絕望的移民陸續走了,428人最後只剩下36戶。這36戶倔強地留了下來,他們相信通過他們勤勞的雙手能夠將這片荒原變成富饒的熱土。事實也證明了這些倔強的山東移民是歷史的勝利者。

  研究大寨、南街村、興十四村等中國赫赫有名的億元村,會發現一個普遍的規律,這些村寨的崛起離不開一個好的領導者。在興十四村,這個人就是他們的村委書記——付華廷。

  付華廷是山東移民的第二代,從小就體味了生活的艱難。7歲隨父母來興十四村的他,要飯被狗咬傷過,母親那雙因浮腫而走不動路的腿,是他童年最痛的記憶。23歲那年,年輕的付華廷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向鄉親們立下誓言:『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決不讓一個人掉隊,不讓一戶受窮。』憑著這股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拓荒精神,從開地墾荒、農業機械化、農業工業化、辦集體企業到辦乳品廠、甜蜜素廠、檸檬酸廠,再到組建富華集團、進行資本重組、建設生態產業園區,只有小學文化的付華廷帶領著興十四村在市場中弄潮,成功將這個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鐵路、不沿大中城市,也無礦產資源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城鎮化新農村。

  如今,興十四村從事農業的人口與從事非農業的人口之比,已經從70年代的85?15,變為2?98,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已突破1.5萬元。

  也許光從數字上看,1.5萬元並不是很高的一個數字,其實在興十四村,錢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村民的吃、穿、用、行、教育、醫療等等都已經實現了免費,即使村裡新建的農民別墅,村民也只需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買下了。也許我們無法想象那種有錢沒地方花的幸福的『煩惱』,但是我們實實在在看到了興十四村人的高品質的生活。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黨和國家對新農村的定義,而這些在興十四村已經早已實現。對於全國大多數農村來說,興十四村的富裕、文明是他們追求的方向;而對於興十四村而言,這只是他們今天的成就。他們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自我鞭策也將促進興十四村邁向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