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3日電 哈爾濱市道外區二十道街拆遷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弦。6月12日,記者來到拆遷現場,感受1000多戶居民齊搬家的盛大場面。
依依不捨作別
在道外區北十九道街101號大院內,家家戶戶都忙著整理搬遷的物品,院內一片狼藉。院左側的一所民居前,一名身穿藍色T恤的男子正在給老房子拍照。詢問中得知,正在拍照留念的居民姓趙,在這個大院住了10多年了。趙先生說:『這說搬就搬,還真有點捨不得。用相機將拆遷的一幕記錄下來,也是對老房子的回憶。』
大院裡的人重情意,即將到來的分別讓他們的心裡直發酸。住在北十九道街103號大院的李先生說,平時鄰居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十分熱鬧,如今大院拆遷,一下子安靜得讓人無法適應。臨別時,很多居民都留下了聯系方式,大家商量好,以後大院的人無論住到哪裡都要常聚會,沒事多走動。
在哈市打工的王女士說,大院裡生活條件雖然差,但人情味十足。2002年住進來時,一位負責為外來人員登記的大娘見她家裡條件不好,還將自家的一張桌子送了過來。大院裡的治安非常好,天氣暖和時,居民大多敞著門,誰都能來轉一圈,彼此之間相處得十分融洽。
拆遷區『搶』廢品
在拆遷區內,比動遷戶還要繁忙的當屬那些開著農用車和推著手推車『搶購』廢舊物品的人員。在三四百米長的景興胡同內聚集了六七個推木板車收廢品的人。一名收廢品的婦女推著一輛滿載著廢舊物品的手推車,笑容滿面地和同伴攀談起來。這名婦女告訴同伴,距離身後不遠處的民宅還有很多廢品要賣,自己的車實在拉不下了,讓同伴趕快去收,以免讓其他人『捷足先登』。
記者在拆遷現場看到,木柈、木架等舊物成了一些靠燒煤取暖人家『搶購』的目標。很多人特意從哈市近郊農村趕來,將一根根已經發黑的木柈裝進農用車,很多木質家具則被拆解成一塊塊的木板,裝車後運往農村。一位從香坊區成高子鎮來此購買木柈的農民指著一車『戰利品』興奮地說:『我買這車木柈纔花了80元錢,這一大車夠全家燒一冬天的。』
現場『淘寶』忙
與忙碌的搬遷者和收廢品人員相比,一些在拆遷現場『淘寶』的人則顯得悠閑了許多。他們穿梭在拆遷現場,專門在動遷戶們擺放舊瓷器、舊物件等稀奇古怪物品的地方打轉。記者在道外北十九道街一個大院前看到,部分居民將家裡的『古董』擺了出來,硯臺、瓷碟、文革時期的書籍等物品應有盡有。居民王大娘家門前擺放著的兩個高約25厘米的花瓶吸引了一名『淘寶』者的注意。王大娘說,這對花瓶是祖輩上傳下來的,如今要搬家,擔心照看不周打碎了可惜,只能出售。最終,這對花瓶被一位從事古玩收集20多年的王先生以150元的價格收購。
王先生說,他收集古玩已有近20年的時間了。動遷時,許多居民都會將家中的一些古玩出售,每到這時,他都會到現場『淘寶』。此次購買到的瓷制花瓶,從質地和色澤上看都屬上品。
租房廣告貼滿牆
離開故土,總要先有個窩。記者在現場看到,幾面標有拆遷字樣的牆體上張貼著十餘張『出租』房屋的告示。一位居民說,由於時間緊迫,現在租房子成了最大的難題,很多居民都是邊整理搬遷物品邊找『落腳點』。這些小廣告正好方便了居民們求租臨時住房的需求。
附近一家房屋中介的工作人員也趕到了現場,不時地向居民們推薦條件較好的房源。見中介公司上門服務,部分仍未租到房屋的居民紛紛留下聯系方式,希望盡快租到合適的房子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