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電 郭瑩瑩在香港取得傳播學碩士學位,並學以致用,在鳳凰衛視從事著自己喜歡的事業。對於小有成就的她來說,下一步是否繼續留在香港發展,也面臨兩難境地。留在香港,可能要遠離親人長久做個打工仔,而她還很年輕,人生歷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離開香港,等於放棄了多年奮斗的成果。郭瑩瑩正是在這樣思量著、猶豫著……
向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跳躍
人生如棋,郭瑩瑩走的是跳棋。
哈工大英語系畢業後,郭瑩瑩開始在北京市外宣辦工作,對媒體行業的熱愛,使她沒有在這個讓很多人艷羡的崗位上多作停留。3個月後,她跳槽到中央電視臺網絡英語頻道工作,不久就昇任了主管。出於對更廣闊發展空間的追求,她並不滿足於現狀,2004年辭職後,赴香港浸會大學進修傳播學專業,拿到了傳播學碩士學位後,在香港媒體尋求發展。
內地人在香港做傳媒,只有掌握了廣東話,纔能與香港人有同等機會競爭的可能,這對於學語言出身的郭瑩瑩來說並非難事。為了先拿到工作簽證,她決定揚長避短,選擇有中資背景的媒體機構,做中國新聞,於是畢業後她到香港《文匯報》打拼。
但始終都想做財經記者的郭瑩瑩並不滿足於長久地在香港《文匯報》做下去,所以應聘《香港經濟日報》,做了半年股市新聞記者,當鳳凰衛視向郭瑩瑩發出邀請時,她的同學和朋友都很驚訝並羡慕。郭瑩瑩決定先邁進鳳凰的門檻,再找機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當主編並沒有實習期
郭瑩瑩坦言,在香港做新聞,首先信息非常發達,能獲得很多在內地很難獲得的信息,一般初次來港的人會為此很受震動,但也因此而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延伸了看問題的角度。其次,在香港做新聞競爭激烈,香港地方不大,媒體不少,往往是多家媒體的同行一起爭搶新聞,而且記者們對於所報道內容的自由度很高,那感覺實在是非常過癮。
然而,就職於香港媒體,根本別指望有人教你、帶你,上崗沒有過渡期,直接把你摁到一個職位上,乾得好,就留下;乾得不好,就走人。郭瑩瑩在進入鳳凰衛視後,只跟著節目制作人適應了一個星期的操作流程後,就直接獨立乾活了。她說,香港對工作效率的要求相當高,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很多媒體都流傳一句話:把女人當男人使喚,男的就當馬使喚。在鳳凰衛視這個女性多、男性少的地方更是如此,幾乎每一個成功度過試用期的人,對此都有切身體會。
『不是在炒樓,就是在炒股』
『我現在炒H股,不炒A股,A股這邊的消息不多,價格也不理性。』郭瑩瑩說,香港對她最大的影響,就是讓她開始懂得計劃理財了。剛抵港時,她就發現香港人很精明,很會算計自己的錢怎麼花,如何投資,如何為自己做養老准備,包括買各種銀行投資服務保險、各種各樣的人壽保險以及儲蓄類的保險。這些都使他們到了一定年齡就可以拿到一定數量的錢。
香港有句家喻戶曉的電視廣告詞『理財是一種生活智能』。香港女人很會計劃,郭瑩瑩有個女朋友,在SARS期間低價買入一定的房產,現在房價已經成倍增長。郭瑩瑩說,沒來港之前,她從來也沒想過這方面的謀劃,目前她對股市投資已頗有心得。
對未來,郭瑩瑩有點迷茫。她感覺,香港這兩年經濟的發展速度很快,內地發展也很快。一些在港的內地人考慮是否有更好的發展方向。離開,等於半途而廢;留下,想真正進入香港社會的核心圈子也不容易。人生的下一步棋到底該如何走?郭瑩瑩有些舉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