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展區面積比上屆增加20% 『哈洽會』推動綠色產業飛奔
2007-06-16 06:42:4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趙政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6日電 第十八屆『哈洽會』的展位供不應求,但還是給綠色食品開了綠燈,綠色展區面積比上屆增加了20%,安排了189個展位,綠色旋風再次席卷『哈洽會』,讓人們再次領略了綠色食品的魅力。

  綠色食品再出風頭

  飛碟狀的角瓜、菊花一樣的菊瓜、四種顏色的小米、米糠提煉的食用油、玉米面做的蛋糕……15日,記者在『哈洽會』上看到,綠色食品展區每個展位前都人頭攢動,參觀、諮詢、洽談的客商絡繹不絕,紛紛為我省的綠色、特色農產品折服。

  在綏化展區,工作人員把切成小塊的蛋糕放在盤中讓客商免費品嘗。一位俄羅斯客商品嘗後,豎起了大拇指。當工作人員用俄語告訴這位客商,這是用玉米面粉做的蛋糕時,這位客商非常驚訝,連說『哈拉少!哈拉少!』。在另一展位上,展出了飛碟狀的角瓜,取名為『UFO』,客商紛紛上前詢問,很感興趣。

  在齊齊哈爾展區,四個實驗杯中各裝滿了顆粒與小米一樣的產品,但顏色各不相同,來往的客商都詢問這是何物。原來,這是齊齊哈爾富裕縣龍安橋鎮農民邵岩自己培育出的綠色、白色、黑色、黃色四種顏色的小米。

  包裝精美內涵豐富

  記者在『哈洽會』上看到,本屆哈洽會展出的綠色食品包裝更加精美,而且深加工產品明顯增多。

  與往屆參展的綠色食品相比,今年參展的綠色食品的包裝更加精美。記者看到,用托盤、塑料袋展示的產品幾乎找不到了,參展的大米均用精美的編織袋或是真空包裝,寶泉牌大醬都裝進了禮品盒,綠色食品由過去的不修邊幅,到今天的精心裝扮,更加惹眼。

  在今年的『哈洽會』上,參展的『原字號』綠色食品比去年減少,深加工農產品明顯增多。記者在綏化寒地黑土展位上看到,由黑龍江露易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黃金主食』系列產品備受客商關注。據該公司的負責人介紹,以往把玉米直接賣給糧商,每公斤只賺幾分錢,如今把玉米加工成『玉米面粉』,每公斤的利潤可達四五角錢。

  在鶴崗展區,兩名來自廣東的客商正與萬源糧油公司洽談代理『米糠油』產品。據了解,『米糠油』以稻谷的米皮及胚芽為原料,經特殊的工藝加工而成,把以往都扔掉的稻谷米皮充分利用起來,變廢為寶,實現經濟效益,這種富含谷維素的『米糠油』暢銷歐美市場。

  在本屆『哈洽會』上,展出的綠色食品種類有大米類、大豆及其制品類、雜糧類、油類、畜禽肉類、乳品類、蛋類、罐頭類、飲品及酒類、山特產品類等11大類,560多個品種。

  『綠色』與『哈洽會』共舞

  綠色食品自從其誕生之日起,『哈洽會』就是其重要展示推廣平臺,綠色食品豐富了『哈洽會』,『哈洽會』讓綠色食品走向世界。很多企業就是借助『哈洽會』的大舞臺發展壯大走向世界。

  在雞西展區,綠都集團董事長胡士貴告訴記者,自從第一屆『哈洽會』創辦起,綠都公司就開始參加,年年不落。公司推出的新產品都是通過『哈洽會』,推銷給中外客商的,通過『哈洽會』這個宣傳平臺,使綠都集團逐漸做大做強,發展成為知名的企業。在本屆展會上,他們重點推介『方便米飯』、『方便米粥』兩個產品。

  哈爾濱綠色實業董事長孫成山則表示,企業最初從對外貿易一無所知,到現在年出口在200萬美元以上,都是得益於『哈洽會』這個大舞臺。

  2001年,綠色食品第一次以展館的形式走進哈洽會。自此,每屆『哈洽會』都有綠色食品展館的身影,中外客商紛紛在這裡『淘金』。哈洽會幫助把我省的綠色食品打開了銷路,成為我省綠色食品銷售的重要平臺。目前,我省的綠色食品已遠銷歐、美、日和東南亞等36個國家和地區。

  綠色食品銷量增加,農民種植綠色食品的積極性大增,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全省綠色食品的種植面積已由2001年的1035萬畝,發展到今年的4680萬畝。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