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電 農民外出務工,首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盡快找到工作。但是,在較長時期內,全國就業形勢嚴峻的大環境裡,作為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工這個特殊群體就業並不輕松。近日,哈爾濱市部分人大代表對哈爾濱市農民工就業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部分農民工找工作最大的難處在於有的工作農民工乾不了,有的工作農民工不願乾。
『乾不了』和『不願乾』,折射出勞動力市場的現狀和變遷。代表們認為,關愛農民工,首先必須破解農民工找工作『乾不了』和『不願乾』這個難題。
農民工乾不了的工作考驗技能
據了解,農民工乾不了的工作大都待遇較好,但需技能和經驗。由於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轉軌時期,經濟增長將逐步從主要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驅動,轉向主要依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驅動,這就必將對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勞動者提出越來越高的技能要求。技能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勞動者的穩定性和收入水平。而在哈爾濱市,受過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農民工僅佔總數的25%左右,大多數農民工因缺乏技能,只能在『乾不了』的崗位面前『望洋興嘆』。
農民工不願乾的工作,往往工作時間長、工資低、環境惡劣、維權不容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稅的取消和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農業收入增長,農民對外出務工的期望值水漲船高,外出務工不再只是為了生存,更多的是為了發展。從生存到發展,他們更關注自身權益的維護,不願意再扮演廉價勞動力的角色,而是希望要麼在城市裡紮下根,要麼迅速積累資金和經驗後回到農村大顯身手。外出務工目的的變化,加上在連續多年的高速度增長後,哈爾濱市勞動力由無限供給開始進入結構性短缺,部分農民工對崗位有了選擇的空間。
加強監督合同法貫徹實施
代表們認為,有工作乾不了,反映出農民工素質急需提高;有工作不願乾,反映出農民工就業環境急需改善。因此當務之急是提高農民工素質,增加其就業競爭力,並改善就業環境,保障農民工的收入及其他合法權益。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的自我調適,也離不開政府這只『有形之手』的宏觀調控。
近年來,哈爾濱市對農民工問題高度關注,對提高農民工素質及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做了大量工作,但要把農村剩餘勞動力培訓成為符合崗位要求的現代工人,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就業的環境問題,並非一日之功,尤其需要相應的制度安排。
代表建議,要加快推進農民就業等方面立法的步伐,加強監督合同法的貫徹實施,將培訓農民工納入『十大惠民行動』,財政出資培訓農民工,實現『乾得了』和『願意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