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廟露臉兒。
二十道街拆遷區。
東北網6月25日電 被棚戶區遮擋了近百年的龍王廟,終於露出了本來面目。24日,記者在哈市道外區拆遷指揮部了解到,二十道街建橋區拆遷和南二、南三傳統中華巴洛克區騰遷都已經進入全面操作階段,對位於北十九道街的龍王廟開始進行保護,中華巴洛克建築群中的25個大雜院,也將打通合為8個,並將進行統一開發。
龍王廟展示百年滄桑
10時許,記者來到了景興胡同,看到這裡大面積的棚戶區正在進行拆遷。居民趙大娘的家已經搬走了,可她還是來到這裡看熱鬧,她最關心的就是龍王廟會咋樣。記者了解到,龍王廟是老哈埠八大廟之一,曾是人們祈福風調雨順的地方,也曾是繁華的廟會區。上世紀三十代發大水,江邊都被淹了,可獨獨這裡沒事,幾十個躲在裡面的居民都安然無恙。
進入胡同幾十米遠,就能看到龍王廟長滿荒草的屋脊了,已經拆得差不多的棚戶終於讓這座百年建築見了光。雖然依舊是破敗的樣子,但龍王廟在拆遷中顯然是得到了特殊待遇:前面平房的牆體沒有扒掉,旁邊一棟空了的六層樓也沒開拆。記者了解到,道外區對將建遺址公園的龍王廟相當重視,周圍建築拆遷時將在廟頂建護架,上鋪鐵制跳板,跳板上再鋪木板,以防止拆落的建築廢料破壞老房。與龍王廟相鄰的天主教堂也將保留,一個星期之內這裡將成為『淨地』。
舊大院將被修舊如舊
南二、南三中華巴洛克區的騰遷工作也已進入尾聲,記者了解到,這個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將會被整合為八大傳統商市業態,騰遷保留下來的25個大院也將合並為8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連通的大院,並擔負不同的商市業態功能。這8個大院最大的面積近4000平方米,最小的2000平方米,改造過程中會將其中破敗、危房、私建房和無法恢復其價值的房屋拆除。
修舊如舊的一個大院恢復建設山東會館,展示山東移民創業和民俗的同時,還將設魯菜館;一個大院恢復老道外的客棧和澡堂,對外營業;兩個大院分別打造成道外區的老字號大院和地方名小吃城,同時在此恢復戲臺,演出京劇、評劇和呂劇等戲曲;一個大院建成茶館和說書場,開發特色胡同游;一個大院建文物古玩收藏展館,展出並進行古玩文物交易;此外,還有一個大院集中建西餐廳、酒吧,一個大院開發成旅游地方產品商服。
8天600戶居民搬出
據介紹,道外區各拆遷區域的拆遷工作進展都比較順利,這也為兩個區域的保護性開發贏得了時間。截至23日晚,二十道街和古鐵市場拆遷涉及的1333戶居民中,已有1235戶搬走,其中1195戶已經簽訂了拆遷補償協議。近期這兩個區域的拆遷工作重點已轉為企業搬遷,其中涉及搬遷企業有19家,大多都已形成了搬遷意向。
因為離提前騰遷獎勵1.2萬元的最後時限還有兩天,南二、南三居民騰遷也進入了高峰期。這一區域涉及騰遷居民共有812戶,8天時間就有600戶居民搬出,其中553戶居民已經簽訂了拆遷補償協議。在道外區拆遷指揮部,記者看到有不少居民在排隊辦理提前騰遷的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