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5日電 拆遷,對市政建設來講是較為頭疼的事。6月27日至30日,慶安縣拆遷119戶居民臨街用房,居民無一上訪告狀,在當地被當做佳話相傳。被拆遷居民紛紛說,政府為民辦實事,工作耐心細致,又充分考慮我們的切身利益,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拆遷呢?
今年慶安縣投資5000萬元,在全縣實施了休閑廣場、道路拓寬改造、路燈亮化、綠化、美化等八項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利民街是慶安縣主街道,由於路窄,加之道面破損嚴重,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求。而改造利民街需動遷臨街119戶居民5000多平方米房屋。年初立項改造利民街時,很多人都認為,這件事,就象手裡抓了刺蝟一樣,鬧心。為此,慶安縣對拆遷利民街臨街居民用房進行了細致的研究,並出臺惠民政策。一是對主動拆遷的居民免費接集中供熱和排水管道;二是因拆遷造成不拆遷房屋牆面破損的,由政府出資派人修繕;三是居民無能力拆遷的,政府派人拆遷;四是對有房照的居民用房,合理做價,確保居民不受損失。同時縣政府組成5個工作組,深入居民家中,逐戶宣傳政策,幫助解決拆遷中的實際困難。被拆遷戶夏福利一開始想不通,工作人員幾次到他家中做耐心的解釋工作,闡明了利民街拓寬改造工程的重要性和為百姓帶來的好處,並把動遷的法律法規對其做了詳細說明。最終,他終於想通了,明白了政府修路是為了老百姓謀利益。回去後不僅自己主動拆遷,還幫助工作人員做其他被拆遷戶的工作。被拆遷戶李淑珍家的被拆遷房屋因與主房相連,自己拆遷有一定的危險。縣政府立即派建設部門的專業人員為其拆遷,並對其主房的牆面進行了維修。被拆遷戶岳文慶家被拆遷的房屋是有照房屋,還利用房屋做買賣,經過現場工作人員耐心宣傳和解釋後,他表示,政府修路是公益事業,是為老百姓做好事,不能拖後腿。最後他同政府達成了補償協議,在後給錢的情況下,主動拆遷了住房。截止6月30日,利民街兩側的115戶居民全部主動自動拆除了臨街的用房;4戶有照房屋的戶主也主動與拆遷部門簽訂了補償協議,拆遷了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