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靚麗城市垃圾外衣——我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調查
2007-07-09 10:59:4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柏森 蘇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9日電 一節普通含汞電池能損壞一平方米土地,一塊紐扣電池可污染數十萬昇的水。繁榮的城市制造出越來越多的垃圾,垃圾圍城日益危害人們生活環境

  統計數據表明,去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1391.6萬噸,其中無害化處理量只有244.6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僅為17.57%。

  為了維持主城區的光鮮靚麗,大量城市生活垃圾被運到了城郊,堆放在土坑裡、耕地旁,形成獨特的城市周邊垃圾帶。

  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城市生活垃圾不但易孳生蚊蠅等危害人們健康的害蟲,還會造成空氣、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嚴重污染。顯見的和潛在的危害逼迫著人們尋找解決城市垃圾之圍的良方。

  垃圾圍城愈演愈烈

  6月24日,記者沒有費多大周折,就找到了位於哈爾濱市香坊區成高子鎮西北三公裡處的露天垃圾場。

  炎炎的夏日裡,還沒有靠近它,就有難聞的臭味撲鼻而來。站上垃圾場旁一個土堆望去,整個垃圾場有兩個足球場大小。垃圾場內,各色塑料袋在微風中飄揚著,碎玻璃、爛菜葉、灰土、舊衣物在腐爛,蒼蠅飛舞。十幾個拾荒者正在翻動垃圾。垃圾場的南面和東面是一片玉米地,而其西面和北面是一片稻田,耕地與垃圾場中間只有一條土埂相隔。

  出租車司機老王告訴記者,這個垃圾場形成兩三年了。最初,這片土地是附近修路的取土處,路修完了,這裡便形成了一個大坑。不久後,就有大型翻斗車從哈市市區方向載來成車的垃圾向坑裡傾倒。兩三年下來,大坑不但被填平,而且高出了地面,現在仍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除了成高子鎮,在道裡、道外等區的城鄉結合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垃圾未經任何處理而集中露天堆放等現象。

  據了解,哈爾濱江南五區日產垃圾3000餘噸。哈市現有6個垃圾處理場(廠),按設計能力,完全可以解決垃圾處理問題。然而由於經費不足、選址不合理等原因,現有處理場(廠)要麼開工不足,要麼乾脆停工,於是部分垃圾便流向了城郊,小范圍形成圍城之勢。

  與哈爾濱等大中城市比較起來,一些縣城對垃圾的處理狀況則更不盡人意。前不久,記者隨環保世紀行記者采訪團到蘭西和明水了解垃圾處理情況。

  蘭西縣城各處顯得很是整潔。而位於其東北的垃圾場內,垃圾已堆積如山,一輛鏟車還在不停地增加它的高度。另一邊,垃圾堆裡有濃煙冒出。而記者在明水縣發現,該縣的垃圾處理更加隨便,垃圾被廣泛地傾倒在城郊一些低窪處。在縣城北側的城北村、二排頭村和縣城冷庫對面等處,均有大片垃圾存在。露天堆放、初步燃燒,明水和蘭西對垃圾的處理方式,代表了相對不發達地區的普遍方式。

  無害化處理率不到兩成

  據專家講,這種對生活垃圾采用的露天堆放或簡單填埋,其危害性是非常大的。裸露的可分解垃圾是蚊蠅優良的孳生所,蚊蠅又是許多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者。垃圾堆放場還會發生自燃、爆炸事故。

  更為嚴重的是,生活垃圾的露天堆放或簡單填埋,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它會侵佔大量土地,未經嚴格處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於農田,又會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場區,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許多致癌、致畸污染物向大氣釋放,嚴重污染空氣;垃圾中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敗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鹼性有機污染物,並會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它們會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成為必然的選擇。

  據介紹,目前,國內外處理生活垃圾主要采用衛生填埋、焚燒發電、高溫堆肥三種方式。相比較各有優缺點。衛生填埋的優點是投資額小,但環境效果較差,要佔用大量土地。高溫堆肥和焚燒發電的優點是節省土地資源、無害化效果明顯,但是投資額比較大。

  據專家講,根據我國現行的垃圾處理技術政策,我省垃圾處理應以衛生填埋為主,以高溫堆肥或焚燒處理為輔。從技術上講,做到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並不是大問題。

  然而,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最新資料表明,截止去年底,全省共有13個市縣建設了生活垃圾填埋無害化處理場20座,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了9379噸/日。但去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只有244.6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僅為17.57%。

  這與國家要求的到2010年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的目標差距巨大。

  垃圾處理從我做起

  更令人擔懮的是垃圾越來越多的增長趨勢。城市垃圾的產量與城市化水平成正比。經濟繁榮、消費激增,丟棄的廢物隨之增加,垃圾的容積量越來越大、熱值越來越高、有毒有害物越來越多。據計算,現在,平均每個城市居民每天產生的垃圾已近1公斤,並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專家也指出,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不但要在末端治理上下手,更應從源頭上抓起,改變人們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最大程度地減少垃圾的產生。

  據專家介紹,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量,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少用免洗餐具、上街購物時自備購物袋、不使用含汞鎘鉛的可充電電池……另外,要改變居民的燃料結構,較大幅度提高民用燃氣的使用比例,從而降低垃圾中的煤灰含量,節省處理費用和土地資源。還要大力推行精、淨菜進城,減少城市垃圾中廚餘物的比重。

  要提倡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物品,以及一次性材料的回收重復使用。對於必須使用一次性商品的部門和行業,應通過征收資源稅或垃圾稅等經濟手段限制一次性商品的使用,實現強制回收。

  廢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視。解決白色污染應從減少塑料包裝的使用和提高塑料回收率入手。要加強塑料的回收工作,開發推廣塑料再生利用工藝,提高塑料回收率;應在塑料產品或塑料包裝物上注明塑料材料的名稱或符號,以便於分撿回收;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采用經濟手段使塑料產品生產經營單位采取回收措施,對不采取回收措施的單位給予必要的懲處;采取優惠措施,鼓勵使用再生塑料;由於復合塑料再生困難,應限制使用復合塑料。

  這位專家對於商品的過度包裝意見尤其大。現實生活中,過分包裝和豪華包裝比比皆是。產品的過量包裝已使得生活垃圾中包裝材料所佔份額逐步上昇,不但極其浪費自然資源,更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壓力。有關部門對於需要使用包裝的商品,應制定合理的包裝限額,應通過法律、經濟等手段,限制過度包裝現象的產生。

  虎頭蛇尾的垃圾分類

  有人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然而,要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垃圾分類收集是先決條件。因此,垃圾分類收集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收集方法,它不但可以提高廢品回收率,還可以實現垃圾的減量化,更有助於有害垃圾的單獨處置。

  2001年8月,哈市開始在南崗區新苑小區、文林電力花園小區、建設街步行區等街區試行了垃圾分類收集。然而,6月24日,記者對文林電力花園小區和建設街步行區進行暗訪時了解到,曾經哄動一時的垃圾分類收集在這兩個地方已悄無聲息。

  在文林電力花園小區,幾位在樓下納涼的居民告訴記者,當初在實行垃圾分類收集的時候,居民們大都很配合,將家中產生的垃圾用不同的塑料袋裝上,再由清運工運走。可是時間久了,人們覺得這太麻煩了。當得知垃圾運走後並沒有進行分類處理,而仍是混合填埋。居民們的熱情便逐漸減退下來。於是不實行垃圾分類的家庭逐漸多了起來,到現在基本沒有再分類的了。而另一位年輕人被問及垃圾分類的事時則一臉的茫然:『什麼垃圾分類?沒聽說過。』細問,纔知他是去年纔搬到該小區的。

  在建設街步行區,記者走遍了整條街,也沒有發現分類垃圾筒,所用的都是銀白色的、低矮的、未封頂的垃圾筒。在烈日的暴曬下,它們散發出難聞的氣味。行人經過時,都躲得遠遠的。在幾個賣烤串的攤床前,很多打扮時髦的年輕人在大嚼著肉串。他們腳下,竹簽和紙屑則隨處可見。當一位女清掃工被問到垃圾分類的情況時,十分不以為然:『還談什麼垃圾分類?能垃圾入筒就不錯了。』

  哈市有關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承認,從目前來看,哈爾濱市進行的垃圾分類收集試點並不成功。據他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第一,目前哈爾濱市的垃圾中有用成分不高,當垃圾中的有用成分達到四成以上時,垃圾分類收集的投入和產出纔能達到平衡,但是經測算現在哈爾濱市的垃圾中有用成分只有不足三成,分類收集成本過大;第二,現階段哈爾濱市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分類垃圾終端處理設施,無法對分類收集後的各種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第三,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不強,所以哈市街道上的分類垃圾箱只能被當作普通垃圾箱使用。

  要改變一個壞習慣難,而要形成一個好習慣則更難。專家認為,要形成居民們垃圾分類收集的好習慣,除了經常性的宣傳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有關部門要從設施上、服務上為他們提供便利條件,並在清運和處理中均要達到分類,纔能起到垃圾分類的預期效果。

  產業化是方向

  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的量在日益增加;另一方面,處理設施的建設卻裹足不前,處理能力的提高受阻。

  談到我省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遲緩的原因,有關主管部門的解釋是資金投入不足是最主要原因。

  和許多公益性設施一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均耗費巨大。據了解,建設一座日處理能力1000噸的衛生填埋式垃圾處理場的投資要過億元。建成後,填埋場每噸垃圾的運營處理費要近百元,其中包括運輸費、深填埋費、人員工資等費用。1000噸的日處理量就要耗費近10萬元。

  而此前,我省絕大部分的生活垃圾處理場是事業單位或是准事業單位的運營方式,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各地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有限,且要支付各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費用,因此分配給城市垃圾處理項目方面的款項不多。設施的運營費用更多是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解決。

  人員多、負擔重、管理缺乏有效性和科學性,也造成項目建設成本高、周期長。而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使處理場的運行效率十分低下。

  如何建設更多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提高處理能力?如何彌補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資金的巨大缺口?如何提高處理場的運行效率?

  有專家早前就指明了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方向。據了解,哈爾濱等市縣也在這個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向陽垃圾處理場就是采用BOT(建設—經營—轉讓)方式引進民營資本建設了第一座大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

  然而記者了解到,到目前,我省大多數城市沒有建立適應產業化的新機制,相關的規范性政策很不完善,激勵機制也未形成,優惠政策也不明確。部分地方政府對於自身改革過程中的職能和定位有認識上的誤區,還沒有走出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角色定位,一些需要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具體實施政策更沒有出臺。所有這些,都使得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進程緩慢。

  更為突出的是,我省生活垃圾處理費開征的縣市少,現行收費標准低。目前全省只有哈、齊、牡、雙、雞等少數幾個城市開征了生活垃圾處理費,其它縣市都沒有開征。已開征的標准也很低,且收費率不高,滿足不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需要。

  7月1日實施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的收繳、使用及法律責任有了許多新規定,如規定『產生城市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標准和有關規定繳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應當專項用於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嚴禁挪作他用。』再如『單位和個人未按規定繳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的,由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建設(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可處以應交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三倍以下且不超過3萬元的罰款,對個人可處以應交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三倍以下且不超過1000元的罰款。』所有這些,均為產業化的推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踏青後,江畔滿目瘡痍。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