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煤氣回收車間工人正在回收荒煤氣。楊帆 攝
東北網7月12日電 煤炭工業既是能源生產主力軍,又是能耗大戶,如何有效利用煤炭開采、洗選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副產品,同時充分利用煤焦化後續產品延展焦化產業鏈,實現節能減排增效?煤炭資源型城市七臺河市,為煤炭企業念起了『緊箍咒』———要求企業按照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制定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緊箍咒』下,七臺河市煤炭龍頭企業寶泰隆煤化工集團公司率先邁出了節能減排堅實的步伐。
注重技改從源頭節能
『寶泰隆』節能的源頭在原煤,他們嚴格實行原煤按比重堆放入洗制度,盡最大限度提高精煤的入洗率。同時,采用重介浮選工藝,使精煤產率提高2~3個百分點,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900萬元。去年10月,公司又對洗煤的核心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使精煤產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兩項合計減少原煤用量10%以上,節能標准煤8.4萬噸。2006年對2臺20噸蒸汽鍋爐進行技術改造,由燃煤鍋爐改造成燃氣鍋爐,在2006年~2007年冬季供熱過程中,一粒燃煤沒有使用,節省原煤2360噸,折合1652噸標准煤。
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寶泰隆』原煤進入生產過程以後,就不再有派不上用場的物質,這就是再生資源重復利用的成效,真正做到了把原字號產品吃乾榨淨。
作為焦化龍頭大企業,『寶泰隆』年產荒煤氣1.4億立方米,焦油2萬噸,對此,『寶泰隆』采取了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策略。洗煤產生的大量煤矸石和煤泥用來發電,發電產生的熱能供100萬平方米的欣源居民小區冬季供熱,爐渣用來再生產建築用磚,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煤焦油通過聖邁科技,實施油加氫處理,可提煉出10萬噸清潔燃油和5萬噸瀝青。在『寶泰隆』生產過程的24個循環節中,最具轉換活力的是甲醇項目。荒煤氣回收後經過加氧處理,可制甲醇10萬噸,年創效益達3億元。甲醇生產線的啟動運營,不僅可以消耗本公司產生的荒煤氣,還可使周邊焦化企業的荒煤氣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地控制了荒煤氣中污染物的排放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硫320噸、二氧化碳14.6萬噸。如此,循環鏈條的不斷延伸,使『寶泰隆』的焦炭副產品年增值10億餘元,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達100%。
『寶泰隆』的油加氫生產清潔燃油技術和甲醇生產項目目前都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十一五』10項重大環保開發項目。
『視水如油』一舉多得
『視水如油』是『寶泰隆』節能減排的最初理念。
『寶泰隆』年產焦炭60萬噸的焦爐,熄焦年用水量達到30萬噸,這是一個可觀的數字。公司緊緊鎖定焦爐這個中樞樞紐,變水熄焦法為乾熄焦法,將空氣分離器分離出來的氮氣用來熄焦,年可節約熄焦用水30萬噸,節資60萬元,氮氣熄焦產生的熱能傳輸到矸石熱電廠,還可以與洗煤產生的矸石、煤泥一起參與發電、供熱、建築材料等生產過程。
年洗量150萬噸的洗煤廠現在年耗水30萬噸,這是『寶泰隆』采取閉路循環,中水回用工藝取得的成效,在此之前年耗水達130萬噸。矸石熱電廠供熱過程中,發電產生的高溫水變成低溫水,通過淨化處理後,電廠可繼續回用,年可節水2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