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飲食行話源遠流長 味精叫『師傅』醬油稱『黑水』
2007-07-12 12:49:1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秦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2日電 一說起『白案』、『紅案』來,廚師們都知道這是對面食師傅和炒菜廚師的稱呼,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這是過去飲食業的行話。

  哈爾濱『關道第一廚』的後人鄭樹國根據其曾祖父的筆記,整理出近400句北方飲食業行話,這對豐富北方菜系文化內容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舊時北方飲食業行話』已收入中國食文化大典中。

  飲食行話源遠流長

  飲食行話,即從事烹飪的廚師長期以來根據原料的顏色、形狀、作用等特點創造出來的形象性食俗行話,從業人員一聽就知曉。

  例如,味精是飲食行業常用的原料,在過去廚師稱它為『師傅』,其含意是徒弟做菜時技藝不及師傅,口味抓不准,若加點味精,菜餚味鮮就好吃些。又如把口鹼叫『秦瓊』,這是傳說隋唐時秦瓊臉是黃的,在做包子時,如果說少許些『秦瓊』,白案師傅就知道少許些鹼,放多了包子會發黃。醬油被稱為『黑水』,為了避免做菜時顏色太深,就說少放些『黑水』。醋是人們比較喜歡的一種調料,如果用的適宜,會恰到好處,否則會適得其反,使人滿嘴發酸,為了啟示人們用醋要得當,故又將醋叫『忌諱』。

  北方飲食業行話有五大類

  哈爾濱關道第一任主廚的後人鄭樹國根據家傳下來的筆記,整理的北方飲食業行話共有五大類近400句,包括飯店業務經營行話、行業人員行話、廚師行話、堂口行話和原材料行話。

  鄭樹國聽他的父親鄭學章說過,為了保護行業的競爭力,使行業技術不外泄,過去的360行都形成了許多特殊的行業內部語言,這些內部語言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規矩,由師傅傳授。過去飯店的伙計工作時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用行話把信息傳遞給店內的其他伙計,以免一時差錯,砸了飯碗。即使是簡單的數字:如『一、二、三、四、五、六』等,也要用『日、月、南、酥、中、龍』來代替。

  『菜系』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

  據鄭樹國介紹,其家族第二任大廚鄭義林生前講,原中國飲食業行話稱呼各地菜系為『幫口』。『幫』,具有地域性的幫派;『口』,即口味,『幫口』指不同地域的烹飪技法及菜餚口味。『幫口』之稱起於清朝,到20世紀60年代纔被『菜系』所取代。

  在鄭樹國整理出來的廚師行話中,記者發現過去在一個廚師手下學藝的師兄弟之間,稱呼師傅為『老帥兒』。而北方飲食業行話中很多詞語具有北方特色,例如『燒燎白煮』是滿族傳統的煮祭肉的方法,也就是?肉。『省牲』原指在清朝時祭祀活動中,一般都要殺豬,因忌諱『殺』字,所以稱殺豬為『省牲』。而在人物稱呼上,北方飲食業行話中就記錄了25種人的稱呼行話。其中稱呼大官為『海翅子』;稱呼練武人為『掛子行』;對於清宮太監都稱為『裡扇兒的』;而懷孕的婦女則被稱為『蟈蟈兒』。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