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電 看劇買票,天經地義。在哈爾濱曾經有更多的人把『買票』變成了『要票』,這也讓許多演出商對哈爾濱的文化消費市場望而卻步。不過在日前由本報參與主辦的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會和話劇《西望長安》哈爾濱專場演出中,許多觀眾發現,要票已經行不通了,就連像以前那樣到演出場所門口買打折票的算盤也落空了。種種跡象表明,冰封了許久的哈市演出市場讓人看到了活力。
票販子:我沒市場了
『要買票嗎?我這兒什麼價位的票都有。』之前在哈爾濱很多演出舉行之前,觀眾經常會在演出場所門口聽到票販子這樣詢問。而看見一些觀眾在票販子手中買到打折票,特別是花很低價格購票的人竟然和自己坐在同一排,讓許多早早按正常價買票的觀眾心裡不平衡,『早知道我也等到最後時刻再買了。』
記者日前從一位票販子那裡獲悉,哈爾濱有一部分人就以此為職業,而他們賺取的就是高價差額。『我們會通過各種關系按最低價拿到票,然後在最後時刻出手。如果票特別走俏,我們就會哄抬價格。例如劉老根大舞臺剛開演時,因為首場有趙本山出場,票販子的收購價都達到了100元一張,不過我們賣出時一般都能賣到五六百元。同樣,如果票並不是很受歡迎,我們就會以比票價便宜很多的價格賣出。』此外,該人士透露,並不是每次演出他們都會大肆低價購票。『在每個演出舉行前,我們都會認真判斷演出的市場價值,然後根據火熱程度開始做留票數目的准備,我們手裡的演出票來源也很復雜,有來自贈票的、有來自退票的、有來自演出場所內部的、也有自己囤積的。』
不過如今,該票販子透露『倒票市場是越來越沒前途了』。『話劇《西望長安》在哈演出當天,我曾經要用100元一張的價格把主辦方所有沒出手的票全包了,但主辦方就是不同意,說燒了也不降價。以後如果演出方都這麼堅決,我們這些人就都得改行了。』
觀眾:票難要了
不知道是不是有太多的人習慣了單位分票、靠關系要票,在每次演出舉行前,許多觀眾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辦法『搞』到票,並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不過如果你以為要票的都是買不起票的,那你就錯了。因為在哈爾濱,能不能拿著要來的票去看演出,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件關乎面子的事。所以有人為了要票還請人吃飯,而飯錢甚至比票價還貴得多。而真正拿到票去看演出時,他們有時卻提不起精神來了,原因就是要票的人其實要的是面子,他們欣賞藝術的專注程度和喜歡程度,並不是那麼強烈,難免心不在焉。
有業內人士表示,許多觀眾習慣要票,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拿演出票當商品,一位演出商稱自己之前曾就要票的問題跟幾個朋友探討過,『例如我的一個朋友是賣各種名牌鞋的,他的熟人去買鞋時都會自動付錢,如果要給打折那些熟人都會非常不好意思,覺得佔了便宜。不過同樣的情況下,明明要票就等於向演出商要錢,但卻沒有人會覺得不好意思。所以我就納悶了,怎麼大家有買鞋的習慣,卻沒有買票的習慣呢?』
不過日前,某單位的老總跟記者說,以前只要有演出,他都能要到票。可今年這幾次演出,他費了很大的勁都要不到票。最終在話劇《西望長安》舉行之前,他自己第一次拿錢買票看演出了。
演出商:看到希望了
以前,有業內人士曾無奈地大吐苦水:哈爾濱演出市場有個怪現象,不到最後三天基本售不出票,運作一場演出下來,讓人筋疲力盡不說,還看不到什麼效益。例如之前在全國演了100多場的舞劇《大夢敦煌》劇組,怎麼也沒想到會栽在哈爾濱:原定兩場的演出後改為一場不說,票房也十分不理想,不是來看的人少,而是很多觀眾都是要的票。於是曾有一段時間,哈爾濱的演出市場仿佛成了『雷區』,讓人舉棋不定,每一場演出前,主辦方都要琢磨了再琢磨,思量了再思量。
說起舉辦活動時遇到的最大難題,許多演出商都表示是四面八方的要票風,而要票數量之多可能遠不是業外人士能夠了解的,最多時會高達30%%,其結果間接地導致了演出商必須考慮在贈票之外的票房中回收成本。為此,弄得他們都在活動即將舉行時當把『隱形人』。有的演出商還專門在演出時特備一部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的手機。演出前三天,該演出商的所有通訊設備更是一律關停。說起哈爾濱的演出要比許多地方少很多,該演出商稱這跟要票風有很大關系,『只要有演出,就有人來要票,長此以往,免費取得門票———主辦方賠本———演唱會逐年減少,這已經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它導致演出市場的最終結果,就是觀眾很難欣賞到現場大型演唱會。』
作為演出商,當然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收回成本,獲得利潤。利潤從哪來?就是票房。但是最近幾次演出中,主辦方都做出了一致決定———在活動舉行之前,都不打折、不贈票,最後會將沒有賣出的票集體燒毀。對於演出商來說,燒票無異於燒錢,但演出商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堅決杜絕要票風,鼓勵人們花錢買票看演出,否則如果人人都一直心安理得地伸手要票,那麼哈爾濱的演出市場就沒救了。為此,有家公司在宣傳時,還曾特別克隆了黃健翔的『經典解說』贊美買票人。
如今,許多演出商表示,之前的忍痛燒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不贈票,再加上組織者周密的安排,媒體的大力宣傳等,相信哈爾濱演出市場的春天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