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電 今年55歲的王秀英,在平房區黎明村裡可是個響當當的人物,一提起她,村民們都會立刻豎起大拇指,稱她是:『黎明村裡的女能人!』2006年,王秀英還被黑龍江省婦聯授予『致富帶頭人』稱號。
8年前,王秀英過著和其他農村婦女一樣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七口人完全依靠著十幾畝承包地生活,連維持生計都十分艱難。看著有人依靠科技致富的時候,王秀英再也坐不住了,她開始留意電視、報紙上的致富信息,積極參加區鎮舉辦的各種科技培訓班。通過觀察和分析,她覺得種植花卉是個好項目。2000年初,平房區政府調整產業結構,在黎明村建設蔬菜基地,出臺了每棟大棚由政府出資4000元的優惠政策鼓勵農戶參與基地建設。王秀英高興極了,這次她下定了決心種植花卉。
經過全家人大半年的細心照顧,她家大棚裡的十幾種花苗長勢喜人。為了給花苗跑銷路,王秀英經常揣著幾個饅頭,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和企事業單位。在她的努力下,當年所種的花銷售一空。年終一結算,一棟大棚的花苗純收入3萬元,而此前,一棟大棚的黃瓜纔賣7千元。
嘗到甜頭的王秀英感到,乾事業不能安於現狀,只有擴大規模纔能取得更多的收益。2001年,她又建了一棟溫室、兩棟大棚,當年的純收入達十萬元。2004年王秀英再次擴大生產規模,至此她的大棚總數達到了6棟。
王秀英富了,卻沒有忘記自己鄉親。她動員家裡人和她一起引導農戶們依靠花卉種植致富。起初,鄉親們並不敢投資,她借參加區、鎮組織的各種座談會的有利時機,講述致富經過,向農民們交流自家的經驗和做法。通過王秀英的『現身說法』,個別農戶開始嘗試著建起了大棚,種養起了花卉。
為了幫助農戶掌握技術,王秀英拿出家裡的科技書籍和農技光盤,組織農戶學習,並將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實踐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有些農戶有種植花卉的想法但沒有資金,王秀英就主動借錢給他們做啟動資金。在生產實踐中,她還特別注意將自己得出的經驗、教訓及發現的問題尤其是病蟲害情況等及時通報全村,為其他花農提供信息。今年春天溫度過低,特別不利於花苗生長,對此花農們一籌莫展。王秀英就用自己家的大棚做試驗,率先試著鋪地熱管,試驗成功了,花農們紛紛效仿,確保了花苗茁壯生長,沒有因天氣受到損失。
在王秀英的帶動下,黎明村由最初只有她一家種花,發展到如今全村40棟大棚,有30棟種起了花卉,黎明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花卉種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