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5日電(記者 高長利)日前,黑龍江省人大組成檢查組針對城市垃圾處理現狀對省內部分地區進行暗查發現,明水縣縣城周邊垃圾隨處可見,環境污染影響了百姓生活。相關人士表示,城市垃圾向周邊農村傾倒呈現出擴散趨勢,『垃圾圍城』現象值得警惕。
![]() |
城北公路旁的垃圾帶 |
檢查組在明水縣境內202國道392公裡處發現,沿著公路形成的近100米長的垃圾帶散亂的堆積在公路旁的積水溝和樹林中。車輛行人經過此處,十分有礙觀瞻,遠遠的便能聞到一股腥臭味。在這些垃圾當中,除生活垃圾外,還有牲畜的糞便、醫療針管和一些殘缺不全的廢棄藥瓶瓶口。該垃圾帶與明水縣城北村隔道相望。路經此處的一周姓居民介紹,過去這裡沒有垃圾,三四年前,許多縣裡的垃圾運輸車開始將各種垃圾傾倒在這裡,再加上周邊村民傾倒的生活垃圾、小酒廠的變質酒糟等廢物,漸漸的便成了今天的樣子。而垃圾未堆積成山的主要原因就是這條排水溝。每當下雨時,水漲起來後便將周圍垃圾卷進積水溝衝走,通過引嫩河匯入嫩江,並最終流向下游的松花江。
在明水縣城北方向的二排頭村,村子周圍的道路旁生活垃圾連成了片。據知情人士介紹,明水縣大批養貉子的業戶集中在該村,貉子糞便大量產生。雖然附近菜農會拉走部分用做施肥,但還會剩下一部分被散亂堆放到村子周圍。
![]() |
散亂堆放的垃圾旁就是農田 |
![]() |
水溝中的水已經變成了黃色 |
城北垃圾隨處堆放,在明水縣城南方向的明水冷庫前的景象更是觸目驚心:沿著公路已經形成了2、3公裡長的垃圾帶,生活垃圾堆放一眼望不到頭。周邊農田裡被大風刮進很多垃圾塑料袋。公路旁的積水溝中流淌著發黃的濁水,成群的蒼蠅在飛舞著,陣陣惡臭在很遠的地方就聞得到。而在這條垃圾帶的旁邊,就是一片蔬菜基地。在河溝的端頭,檢查組發現一處將生產廢水向外直排的未掛牌的小造紙廠。雖然加了『偽裝』,但是在『廁所』的外面,仍可見到造紙生產廢水源源不斷的直接流入到小河溝中。從造紙廠內排出的廢水中有工業燃料、色素等成分。水溝上游的水,流經這裡頓時變成了暗黃色。據該廠負責人介紹,在今年的節能減排工作中,當地主管部門曾來查過企業排污情況,要求他盡量少排污。這位負責人認為:他的造紙廠一天只生產兩三噸的紙,排污量小,不會給環境造成污染。廢水流不了多遠都滲透下去或揮發了,不會污染環境的。據知情人介紹,該處公路原來為明水南部方向車輛通往黑河方向的必經之路,202國道完工後逐漸被廢棄,但目前每天仍有車輛從此經過。大約4年前,很多城市垃圾被大量傾倒在這裡,再加上周邊小企業的生產污水大量排放,慢慢的就成了今天的樣子。多年以來,這種狀況一直沒有部門來管,周邊村民叫苦不迭。
![]() |
造紙廠的『廁所』污水不斷流出 |
在調查中檢查人員得知,明水縣除縣內幾條主要街道的生活垃圾是由政府統一管理外,其餘街路已按照每條路多少錢承包給了個人,由於管理部門監管不利,導致垃圾承運人往往為圖省事兒便將垃圾沿途傾倒,纔造成了如今『垃圾圍市』的面貌。
據相關人員介紹,類似於明水縣這種『垃圾圍城』現象在我省的縣城中並不是特例。很多城市雖然有固定的垃圾處理廠,但是也只是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集中存放,以燒毀的形式消化生活垃圾,嚴重污染環境,很少能夠做到填埋處理。
據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於7月1日正式實施,隨意傾倒、拋灑或者堆放城市生活垃圾的行為均被禁止。辦法規定: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的企業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生活垃圾的,處以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辦法還對單位和個人如何『倒垃圾』進行了詳細規定,違規個人將獲最高200元的處罰,而單位則將面臨最高5萬元的罰款。《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的實施,將為破解『垃圾圍城』問題提供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