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6日電 記者從哈爾濱市商品房銷售市場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哈爾濱市中低價位住宅供應十分充足。與此同時,隨著建造技術的發展和設計理念的更新,供應市場的商品房戶型更豐富,建材更節能,居住更舒適。
房價階梯拉大中低價位住宅供應充足
截至6月下旬,全市共有210個房地產項目進入商品房聯機系統備案銷售,其中商品住宅可售套數48814套,可售面積527.23萬平方米。隨著新建商品房的不斷竣工,這一數字還將持續增長。這些待售的商品住宅中,不但有每平方米售價5000元甚至過萬元的住宅,也有均價在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甚至更低的普通商品住宅或經濟適用住宅。市房產住宅管理部門公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哈爾濱市各區(不含平房、呼蘭、阿城)增量商品住宅銷售均價總體呈階梯狀排列。道裡區商品住宅售價最高,道外二區(原太平區)商品住宅售價最低,兩者相差近3倍。統計數字還顯示,各區新成交商品住宅平均建築面積都在百平方米左右,沒有像價格一樣形成明顯的差別。分析人士認為,這說明哈爾濱市供房體系已趨成熟,市民可以在各地段、各價位上買到適合自己消費能力的住宅。
戶型豐富多樣居住品質不斷提昇
據悉,目前哈爾濱市人均居住面積為26平方米,基本保持了年均1平方米的增長速度。市民居住質量的提昇不僅局限於居住面積的增加,戶型的豐富和套內空間的充分利用也讓購房者住得更舒適。
記者從增量商品房市場上了解到,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采光、通風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項目采用了『四明』設計:即明廳、明室、明廚、明衛。不僅客廳、臥室采用大的落地窗、飄窗,衛生間也引入自然光。為配合這一趨向,『點式樓』已漸漸退出市場,新建的高層住宅以通透的板式設計為主,最大限度增加房間的通透感,提昇住宅的居住品質。
陽臺功能的變化和儲藏空間的引入也是近年來提昇市民居住品質的另一顯著變化。在新建商品住宅中,不同尺度和不同功能的陽臺漸漸被『陽光房』取代,其功能也超越堆放雜物、晾曬衣物的局限,被人們因地制宜地闢建為陽光房、健身房甚至小型室內『植物園』,而以前陽臺的收納功能則更多地被新住宅『標配』的『儲藏間』取代。
另外,隨著人們對住宅個性化的需求不斷增加,傳統的『×屋一廚』老格局已逐漸淡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創意:復式、錯層、躍層。框架結構和地熱采暖的普及也釋放出大量可利用空間,經過重新規劃設計的新住宅有效地劃分出了居室內的各個功能區域。
地段價位不是購房全部因素未來住宅將實現『六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如今地段和價位已不再是影響市民購房的全部因素。戶型結構是否合理、周邊環境是否宜居等都成為影響市民選擇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