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各地積極爭取建設生態示范園區。到目前為止,全省已有包括七臺河紅鮮焦化生態工業示范區在內的16家省級生態示范園區 |
齊齊哈爾石化集團廠區一角。 |
東北網7月17日電 經濟的發展是否就意味著環境的破壞?能否避免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使其對環境的破壞最小化?近日,記者對省內一些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采訪後了解到,在一定范圍內,經濟和環境可以實現雙贏。
變廢為寶紅鮮生態園區實現小循環
7月下旬,在七臺河市紅鮮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內,由七臺河寶泰隆煤化工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利用煉焦過程中產生的剩餘煤氣制造甲醇項目將開工試產。
屆時,紅鮮生態園區內的寶泰隆、隆鵬、鑫源和萬昌等4個焦化企業煉焦過程中產生的2.3億立方米剩餘煤氣將得到全部回收利用。而此前,這些煤氣是在空氣中白白燒掉的。這個項目的投產,每年可以減少向空氣中排放二氧化碳129噸、二氧化硫225噸。除了生態效益,這個項目的投產還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年產10萬噸甲醇,每年還可節省4.67萬噸標准煤。還可以利用甲醇制取二甲醚、燃料電池等附加值更高的化工產品。
據了解,這個利用廢餘煤氣制甲醇項目只是該生態園區內諸多循環鏈條中的一條。
在煉制焦炭的過程中,除了產生大量煤氣外,還會產生大量熱能。為了利用這些熱能,紅鮮工業園內新建設了一個5萬千瓦的發電廠。
在發電之餘,還可以向園區附近的欣源小區供熱。
據了解,目前,紅鮮生態工業園區正在規劃建設一座用煤矸石和煤泥發電的電廠,發出來的電在供本園區使用之餘,還可以上網外銷。煤矸石和煤泥燃燒後,變成了粉煤灰。該園區已打算建設一座年產6000萬標塊的空心砌塊廠,目前正在選址規劃中。
由弱轉強生態工業園區還需扶持
據了解,我省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工作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一些園區規模小,沒有形成產業循環鏈條,有些還停留在清潔生產、廢棄物的再利用階段,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的系統性還不夠。
另外,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沒有得到應有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企業積極性不高,發展速度緩慢,推進難度較大。許多環保技術不成熟,這給資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減少工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造成了現實困難。
環保專家建議,首先要實施戰略性環評,使工業園區規劃更科學。通過戰略性環評可以更全面更綠色地設計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縮短產業之間的鏈接縫隙,盡量使產業上下游結合起來,將上游產業的『廢物』變成下游產業的原料,『吃乾榨盡』,使物質最大限度轉化為財富和價值。
其次要實行財政、金融、稅收等優惠政策,支持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環境保護、能源梯級利用、水循環利用、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建設和改造,而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單靠工業園區自身很難完成。所以,國家應該從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著手,實行優惠政策刺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三要促進科技創新,提昇工業園區競爭力。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過環境管制推動園區內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特別要考察資源回收利用、生態無害化及閉路循環等技術,提高這些生態技術的經濟合理性。
生態工業園區遍地開花
生態工業園區是依據循環經濟理論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而設計成的一種新型工業組織形態,是生態工業的聚集場所。它通過成員之間的副產品和廢物的交換,能量和廢水的梯次利用,基礎設施的共享來實現園區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突破了單一企業無法做到的對資源和能源充分和循環利用的制約。
從2000年開始,國家環保總局在全國范圍內對建設生態工業園區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建和在建的各級、各類生態工業園區有幾千個。
從2004年上半年開始,我省牡丹江市開始謀劃申請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工作。2005年11月,該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被批准為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2004年初,經篩選,省環保局確定大慶市紅崗區鐵人生態工業園區和雙鴨山市煤化工生態工業園區為示范試點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園區。2005年,省環保局又組織推薦哈爾濱開發區(包括經濟技術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005年12月,大慶紅崗、雙鴨山、哈爾濱開發區均已完成生態示范園區規劃的編寫,並通過了省級專家論證和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專家初審。目前,這三個生態工業園區進入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的審批程序。
自2005年3月,省環保局開始在全省開展創建省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試點工作,並制定了《黑龍江省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暫行規定》和《省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規劃指南》。兩年來,各地積極爭取建設生態示范園區。到目前為止,全省已有包括七臺河紅鮮焦化生態工業示范區在內的16家省級生態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