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專家提醒: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也有風險
2007-07-17 16:43:1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劉述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7日電 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統計顯示,到5月末,哈市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已由今年3月末的1620.9億元縮減至1566.9億元,並首次出現連續兩個月減少。隨著近期股市震蕩加劇,各家銀行紛紛推出的固定收益率或承諾保本浮動收益率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重新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對此,專家提醒,理財產品與股票、基金一樣均存在收益風險。

  股市震蕩,銀行理財產品昇溫

  據人行哈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人民幣儲蓄存款近年來一直持續攀昇,隨著2006年下半年以來的股市復蘇以及投資渠道拓寬,人民幣儲蓄增速開始有減緩跡象,盡管今年央行連續出臺加息政策,但今年的4月、5月還是首次出現連續兩月的下降情況。而針對儲蓄存款的下降,從5月開始,建行、招行、工行和光大等各家銀行分別推出了平均預期年收益率在4%以上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和信托理財產品,以此來『截留』銀行存款『搬家』。記者在對哈爾濱市各家商業銀行走訪後了解到,隨著近期股市震蕩,各家銀行理財產品的銷量均直線上昇,經常是不到一周即可完成銷售計劃。

  理財有風險,謹防陷入兩大誤區

  省建行個人理財中心負責人提醒市民,由於銀行的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是依附於特定的市場條件和產品結構,因此投資者也要樹立『理財有風險』的投資理念,不要陷入兩大誤區:一是認為『預期收益』都能實現。按照銀行監管部門的要求,除了銀行儲蓄以外,其他多數理財產品均要用『預期收益』來表示,但有些產品主要投資於穩妥型產品,所以實際的收益基本等於預期收益。但不是所有的預期收益都能實現的,很多時候,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不符。二是『預期收益』越高越好。銀行推出的『打新股』等理財產品預期收益一般有一個收益區間,比如4%至15%,某些銀行在進行產品營銷宣傳時便直接說『最高收益15%』,以達到吸引客戶的目的,其實這種高收益僅是一種可能性而已,要真正達到這一收益水平並不容易,如果產品的運作水平得不到保證,那麼『最高收益』就成了空話。

責任編輯:宋巍